《旅游文化学》
结课论文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 旅游主体文化
(1)旅游主体的概念
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第一次对“国际旅游者 ”作出解释:“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住在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
第 1 页 共 11 页
小时以上的人。”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罗马会议),提出游客这个概念:游客:即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任何人。
1979年7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1991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的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上,提出了当日游客 的概念。
当日游客:即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
旅游者就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社会条件:
社会富裕,社会闲暇,人们外出旅游的权利 个人条件:
有可随意支配收入,有闲暇时间,有旅游动机,身体健康等。
2、旅游客体文化
(1)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定义:指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称。
第 2 页 共 11 页
具体有以下个方面的涵义: 一、吸引性 二、可进入性 三、价值性 四、变公性
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资源分别:
前者是指具象的、物态的旅游对象物;后者不但指具象的、物态的,也包括抽象的,非物质的因素。旅游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旅游吸引物,但旅游吸引物不一定是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在由各种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所生成的自然环境或自然景观中,凡是具有观赏、游览、疗养、科学考察或借以开展其他活动的价值,从而能够引起旅游者来访兴趣者,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范畴。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 1.原生性
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下自然生成的,无论多么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都是大自然的原创,是天生自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人工雕琢为手段。
第 3 页 共 11 页
2.地域性
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产生的自然景物自然也是不同的,一些地方的自然景物是由于其特有的地质条件或是气候条件形成的,在其他不具有相同气候或地质条件的地方就不可能出现。 3.丰富性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的范围广,内容十分丰富。地球上的岩石、水、大气和生物都可以构成自然旅游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人类以前不能到达的地方也成为旅游资源,被开发成相应的旅游产品,比如深海中的珊瑚礁、各类深海鱼类和海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使自然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将来,科技的发展还将使人类的旅游空间更加扩大,自然旅游资源也将更加丰富。 4.季节性
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特征,一些景观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才能出现,比如雾凇、香山红叶、竹林等景物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在适当的季节才能够欣赏到。 (3)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社会文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是古今中外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人文旅游资源有时也被称做人造(Man-Made)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的旅游研究中
第 4 页 共 1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