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野外工作方法
3.1 出发前的准备
收集资料,包括地形图、地质图等图件。 制定计划,安排日程、食宿、交通等。 准备装备。每个小组配备1套地形图和1台GPS定位仪。个人野外工作装备包括铁锤、罗盘、放大镜、记录本、2H铅笔、量角器等工具和水壶、饭盒、雨具等。
出发之前应使每个人都明白实习的任务、要求和计划。
3.2 野外观察记录
野外观察记录是地球科学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是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必须非常重视。
记录的要求:客观、真实、详细、清楚、图文并茂。看到的现象与分析推断应该分开记录。使用2H铅笔。不得随意更改记录,更改时不得檫除原记录。
记录的内容:日期、地点、天气、观察点的编号、观察点的地名或相对位置、GPS坐标、观察到的现象、产状、标本和样品编号、照片编号等。从上一个观察点到本点之间沿途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应予以记录。
在文字难以描述时,应辅以插图。图的类型有平面图、剖面图、路线平面图、路线剖面图、素描图等。图中应注6
明地点、方位、比例尺、有标志意义的地形地物等。
记录簿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丢失。记录薄上应写上编号、姓名、住址。
3.3 用GPS定点
以GARMIN eTrex型号GPS为例,介绍简单定点操作方法。
在室外开阔地点,持续按电源键至开机,进入卫星状态页面,显示接受机状态、卫星状态和信号强度。接受到足够多的卫星信号时给出该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默认的坐标系统为WGS84。可转换为北京54或西安80坐标系统。
3.4 地形图的使用
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地形图上一般标有地形等高线和山峰、水系、道路、居民点等地物。还标有比例尺、经纬度或其他大地测量坐标、接图表、磁偏角、成图日期等。
在地形图上判断地形的基本方法:一组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升高的等高线表示高地,最高处为山顶。一组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的等高线表示洼地。从山顶向外突出的尖端指向低处的一组V字形等高线表示山脊。两条山脊之间的尖端指向高处的一组V字形等高线表示山谷。等高线稀7
疏的地方坡度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大。几条等高线并为一条等高线的地方是直立的峭壁。两个高地之间同时又是两条山谷的源头的地方称为鞍部。
根据罗盘交会法测得的点或GPS测得的点,再结合地形地物的判断,便可以标出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
8
3.5 罗盘的使用
常见的地质罗盘由磁针、水平刻度盘、垂直刻度盘、瞄准器、水准器、测斜器、反光镜等组装在一个铜或铝制的可翻开的方盒内而成。
在北半球使用的罗盘,磁针的南端绕有几圈铜丝,以平衡磁倾角。
磁偏角校正:水平刻度盘是用来测方位的,使用前应根据当地的磁偏角进行校正。南京地区磁偏角为西偏4度,扭动罗盘盒外壁上的螺丝,使水平刻度盘的356度刻度线对准罗盘盒上的0刻度线。
目标方位测量:打开罗盘,打开瞄准器。将瞄准器即罗盘北端指向目标,在反光镜中瞄准,使目标、瞄准器和反光镜上的刻线重合。此时磁针北端所指水平刻度盘上的读数就是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
岩层产状测量:首先通过观察找出能够代表岩层面的一个平整的面,如果层面不平整,可将记录簿放在层面上。打开罗盘,将罗盘端平,使罗盘盒的南北方向的边缘靠在层面上,使水平气泡居中,此时磁针所指水平刻度就是岩层的走向。将罗盘盒的东西方向的边缘靠在层面上,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倾斜方向,使水平气泡居中,此时磁针北端所指水平刻度就是岩层的倾向。大致判断出层面的倾斜线,将罗盘盒的南北方向的边缘靠在倾斜线上,使罗盘直立,转动测斜器使测斜气泡居中,此时测斜器所指垂直刻度盘上的读数就是岩层的倾角。
断层、节理等平面的产状测量与岩层产状测量相同。 9
产状的记录格式:例如走向310°、倾向220°、倾角35°,可记为NW310°/SW∠35°,或记为220°∠35°。
地面坡度测量:将罗盘盒、反光镜、瞄准器构成一个三角形,两臂伸出,通过瞄准器和反光镜上的圆孔瞄准坡上(或坡下)的目标,使瞄准器中缝、反光镜刻线和目标重合,转动测斜器,通过反光镜观察使测斜气泡居中,此时测斜器的读数就是地面坡度。
10
3.6 编写实习报告
编写调查研究报告,是对野外观察到的现象、室内研究结果和前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并且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是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基本能力之一。编写实习报告是对这一能力的初步训练。
指导教师应根据实习的情况,就实习报告的内容提出要求,就报告的形式提出建议。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报告,内容应满足教师的要求,形式可以参考教师的建议。鼓励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鼓励创新。
要求报告叙述简明流畅、文字规范工整、插图丰富美观,加封面装订成册。
下面列出的实习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有不同的侧重、取舍或修改。
1 概况(实习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实习的任务和完成情况等)
2 地层
3 地质构造、岩浆岩、火山、地下水、冰川遗迹等地质现象
4 地貌及其他自然地理现象 5 土壤、植被、生态环境 6 地质事件和地质演化史 7 其他
8 后记(实习的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11
4 实习区地层简表
分布于南京地区和安徽沿江地区的地层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南京地区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在下扬子地区有代表性,是学习观察地层的首选地区。以下是对南京地区地层的简单描述。
震旦系
灯影组(Z2d) 见于幕府山,主要为藻白云岩。厚度>227.7米。未见底。
寒武系
幕府山组(∈1m) 下部以灰黑色硅质页岩为主,夹石煤层、白云岩、灰岩。上部以白云岩为主,夹页岩、燧石岩。含三叶虫、腕足类、软舌螺。厚181.2米。与下伏灯影组假整合接触。
炮台山组(∈2p) 下部为灰、灰白色白云岩,角砾状泥质白云岩,黄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含三叶虫。上部为浅灰、浅红、灰黑色中、薄层白云岩,含燧石结核。厚59.4米。与幕府山组假整合。
观音台组(∈3g) 分布于仑山、汤山、幕府山。灰白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厚287.9米。与炮台山组整合。
12
奥陶系
分布于仑山、汤山、幕府山。汤山地区特征如下。 仑山组(O1l) 上部和下部为白云岩与灰岩互层,中部为灰岩。含三叶虫。厚138.4米。与观音台组整合。
红花园组(O1h) 灰黑色厚层灰岩。含头足类、腕足类、腹足类化石。厚度>75.7米。与仑山组整合。
大湾组(O1d) 浅灰色灰岩。含腕足类化石。厚15.3米。与红花园组整合。
牯牛潭组(O1g) 灰黄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含头足类。厚12米。
大田坝组(O2d) 灰色、肉红色中层含泥质灰岩。含头足类。厚216米。与牯牛潭组整合。
汤山组(O2t) 灰色厚层灰岩。含头足类。厚10.4米。与大田坝组整合。
汤头组(O3t) 灰黄色硅质页岩夹瘤状灰岩。含三叶虫。厚20米。与汤山组整合。
五峰组(O3w) 黑色硅质页岩。含笔石。厚5米。与汤头组整合。
志留系
高家边组(S1g) 以黄绿色页岩和泥岩为主。含笔石。厚度>293.5米。与五峰组整合。
坟头组(S1f) 下部灰黄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中部灰黄灰紫色泥岩与砂岩互层。上部为灰黄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含三叶虫、鱼类。厚度>193.3米。与高家边组整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