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面向对象设计 6.3.1 面向对象设计概念 6.3.2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6.3.3 程序构件及接口 6.3.4 细节设计 6.4 UML方法
6.4.1 UML的发展与特点 6.4.2 UML的表示法 6.4.3 UML的开发步骤 6.5 面向对象实例分析与设计 6.5.1 建立用例 6.5.2 确定表
6.5.3 设计对象的交互作用 6.5.4 指定联系 6.5.5 寻找继承 6.5.6 分析对象行为 6.5.7 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要求
1. 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了解: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及UML的开发方法 7 编码 教学内容 7.1 程序设计语言 7.1.1 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7.1.2 程序设计语言特点 7.1.3 程序设计语言选择 7.2 编程风格 7.3 编程效率 7.4 编程安全 7.5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般的编码原则 2. 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 8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 教学内容
8.1 软件质量的定义 8.2 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8.3 软件质量保证策略 8.4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8.5 软件质量保证标准 8.6 软件评审 8.7 结构化的软件测试 8.7.1 软件测试的概念和原则 8.7.1.1 测试的概念 8.7.1.2 测试的原则 8.7.1.3 测试的方法 8.7.2 软件测试技术 8.7.2.1 白盒测试 8.7.2.2 黑盒测试 8.7.3 软件测试的步骤 8.7.3.1 软件测试过程 8.7.3.2 软件测试步骤 8.7.3.3 单元测试 8.7.3.4 综合测试 8.7.3.5 确认测试 8.7.3.6 系统测试 8.7.4 纠错技术
8.8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
8.8.1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模型测试 8.8.1.1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正确性
8.8.1.2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一致性 8.8.2 面向对象的测试策略 8.8.2.1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8.8.2.2 面向对象的组装测试 8.8.2.3 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 8.8.3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用例设计 8.8.3.1 测试用例设计蕴涵面向对象的概念 8.8.3.2 传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8.8.3.3 基于故障的测试
8.8.3.4 面向对象编程对测试的影响 8.8.3.5 测试用例与类的分层 8.8.3.6 基于脚本的测试设计 8.8.3.7 测试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 8.8.4 可用于类层次上的测试方法 8.8.4.1 面向对象类的随即测试 8.8.4.2 类层次的分割测试 8.8.5 类间测试用例设计 8.8.5.1 多重类测试
8.8.5.2 按行为模型导出的测试 8.9 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 8.10 软件维护
8.10.1 软件维护的定义、分类、特点 8.10.2 软件维护步骤及组织 8.10.3 软件的可维护性 8.10.4 软件维护的副作用 8.10.5 逆向工程和再生工程 教学要求
1. 掌握:软件质量保证的概念、策略和方法,软件评审或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软件维护过程 9 项目计划与管理
教学内容
9.1 软件项目特点、管理的特殊性及软件管理功能 9.2 确定项目的工作要求 9.3 确定软硬件资源 9.4 人员的计划及组织 9.5 成本估算及控制 9.6 进度计划 9.7 软件配置管理 9.8 软件管理方案 教学要求
了解:项目计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四部分 课程大作业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及实际的应用,配合讲课,设置以下课程大作业: 1. 结构化分析 2. 概要设计 3. 详细设计 4. 测试
5.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6. 面向对象编程 7. 面向对象测试 实施要求:
1. 课程大作业的1-4使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5-6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可以设计一个大例子,用两种方法来做,也可以分别做两个例子。 2. 建议大作业之前有作业辅导,2学时。
3. 建议作业完成后进行讨论,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总结,2学时。 4. 建议使用CASE平台及其他工具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