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在拟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产生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原因
D.
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需要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问题 20 得 2 分,满分 2 分 下列关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和承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所选答案: A.
以会计师事务所名义承接业务
C.
由于委托人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业务时被授予的权限
也不同
问题 21 需要评分 你同意下面这段话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请指出其错误之处。
现在的注册会计师所作的都是抽样测试,但是因为抽样测试完全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判断,而注册会计师的判断是可能出现问题的,所以这
种方法非常冒险。只有在所有的交易都被审计了的情况下,审计结果才是可信的。
所选
答案: 在早期的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全部的会计和其
他资料进行审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
继续采用详细审计方法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因此才开始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账项导向审计阶段,由于采取判断抽样为主,因此虽然抽查数量很大,但仍然很难有效提示企业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弊。到了内控导向审计阶段,审计师们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了解和评价被审
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审计风险,制定审计计划并确定审计实施的范围和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小,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比较有保证,审计测试范围也可以相应缩小;反之,就必须扩大审计测试范围,抽查更多的样本。注册会计师进行抽样测试的判断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还要考虑外部风险,抽样测试的风险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问题 22 需要评分 解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的对应关系。
所选
答案: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
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与注册会计师的审
计目标的对应关系下表1。
表1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对应关
系 <><><>< 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列报的认定/><><><>< /> 定<><><>< /> <><><>< 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 <><><>< /> <><><>< /> (1)存在 (1)发生及权利和(1)发生 (2)权利和义务 义务 (2)完整性 (3)完整性 (2)完整性 (3)准确性 (4)计价或分摊(3)分类和可理解(4)截止 <><><>< /> 性 (5)分类<><><>< (4)准确性和计价/> <><><>< /><><><>< /> 问题 23 需要评分 假设被审计单位的应付账款账面总值为5 000 000元,共计4 000个账户,注册会计师为对应付账款总额进行估计,选出200个账户,账面价值为240 000元。审定后认定的价值为245 600元。请分别使用比率估 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估计应付账款总体金额。
所选答案:
根据比率估计抽样的计算公式:
估计应付账款总体价值=总体账面价值×(样本实际价值÷样本账面价值)
=5 000 000×(245 600÷240 000) =5 116 666(元)
或者,运用差额估计抽样计算公式:
总体差额=(样本实际价值-样本账面价值)÷样本量×总体项目个数
=(245 600-240 000)÷200×4 000 =112 000(元)
估计就会账款总体价值=112 000+5 000 000=5 112 000(元)
需要评分 问题 24 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所选答 案:
(1)它规定哪些行为是可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可行的,从而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了有用的行为指南;
(2)促使注册会计师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职业准则的要求提供专业服务,保证并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来自外界压力的抵抗力,避免注册会计在外界的强制要求下发表不当意见,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而使另一方受益;
(4)向社会公众昭示注册会计师应达到的道德水准,提高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依赖程度;
(5)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进而规范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同行,以及社会公众的关系,有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的正当权益,使他们免受不正当的指责和控告。
需要评分 问题 25 注册会计师小刘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审计收费额度按完成审计任务所需的天数计算。请回答以下问题:
(1)或有收费职业行为规则的实质是什么?制定这条规则的原因有
哪些?
(2)这位注册会计师违反了这条职业行为规则吗?
所选
答案: (1)所谓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
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的一种收费方式。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或
提供的建议对客户的有利作用越大,服务报酬越高;有的作用越小,服务报酬越低;不得于委托人,则少收费甚至不收费。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收费的多少应当以工作量的大小、参加人员
层次的高低以及业务的繁简程度等为主要依据,按照协会规定的标准合理确定。制定这条规则是因为或有收费方式极易诱导那些立场不坚定的注册会计师放弃应有的公正立场,出具有损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鉴证报告,甚至导致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串通舞弊。
(2)这位注册会计师没有违反这条职业行为规则。
问题 26 需要评分 审计人员在对某公司2006年3月的工资单进行审查时,决定从900名职工中抽取30名职工的工资单进行审查,并使用系统抽样方法选样。
抽样间距应为多少?
所选答案: 抽样间距为30(即900÷30)。
需要评分 问题 27 2000年年底,郑百文稿资产重组一事,又将我国的证券界闹得沸沸扬扬。在被有些专家机构称为“这套方案是目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较
好方案和郑百文得到最好结果”(2000年12月6日《新民晚报》第29
版)的赞扬声中,我们且看曾经是郑百文投资者的遭遇。
想当年,“郑百文”刚刚上市时,可谓风光十足,其显赫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在上市后短短的一年间(1996年4月至1997年5月),其股价便从8元抬升至22.7元。就在此时,有一们S市刚刚退休的老工人,在听信了某些人对其财务报表中的经营业绩的介绍后,将其毕生积蓄6万元中的一半,以每股近20元的价格,购入了10000多股“郑百文”这只股票。此后,尽管“郑百文”的价格不断回落调整,又经过了除权和填权,其股份在1997年年底于15元左右,但这位老工人对“郑百文”的会计业绩还是坚信不疑。1998年,“郑百文”1997年年报闪亮登场,年报中的数据显示,“郑百文”1997年的销售额继续1996年之后再次翻了一番。在深沪800多交家上市公司中,“郑百文”以70.46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5,公次于“四川长虹”等超级大盘股。身居中原腹地的“郑百文”能够拔得商贸类上市公司头筹已属不易,竟然不能与“四川长虹”、“上海石化”等股市巨霸相争,于是投资者们毫不犹豫地将其列入了绩优股的行列。这位老工人在庆幸自己当初决策正确之余,毅然将自己另一半的积蓄也投了进去,期待更为丰厚的回报。
然而,事实却与老工人的希望截然相反。1998年间,“郑百文”的股份开始大幅下跌,年末的收盘价公为6.97元。随后,“郑百文”1998年年报证实了老工人和众多投资者的忧虑,回报不再是丰厚的股利,而是巨额的亏损。
时至今日,“郑百文”因扭亏无望,只得进行重组,在新方案中,强制性要求投资者要么无偿贡献的股权,要么被所谓的公平价格收购,这位老工人在再三权衡之余,痛心疾首地说:“到底是股市发疯了、我发疯了,还是‘郑百文’的会计报表发疯了?”而业内人士却说:“谁也没发疯,只不过是股市在风险,入须小心罢了,引入正常的退出机制,是国际股市的必然现象,谁叫你不小心,自认倒霉吧!”
那么,事实是否应该如此呢?
所选答案:
我们承认,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应该对投资风险有一个清
醒的认识。然而,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把握,是有先决条件的,即应该得到被投资公司的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如果在得到了这些会计信息之后,投资者仍然作出冒险的决策,那么,一旦因投资失误而造成损失,不属于自认倒霉。问题是,在郑百文事件中,投资者得到的是虚假的会计信息。从新华社记者所揭露的消息来看,在上市过程中,郑百文要求有关厂家开出只供做账而在
法律上无追溯权的所谓的“反利”合同,以增加账面利润,这就是典型的虚假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投资决策,为何还要投资者“自认倒霉”呢?这是不公平的。
当投资者得知郑百文公司管理部门以虚假会计信息欺骗了他们时,除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外、他们能否予以民事起诉,以保护自身利益呢?按照我国现有的法规,这是很难成功的。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股东集体诉讼代位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