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侗族民间文学的泛神主义元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55: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永恒性的告诫作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能在社会上得以延续甚至发展绝不仅仅因为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或者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它有一个更大的深层次的社会功能,那就是告诫作用,或者说启示作用。侗族民间文学的直接社会功能就是告诫作用。侗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故事通过一代人接一代人线性地口头叙述或者书面阐述方式,以神性的权威为思想传播根基,使得人们懂得把自我的价值趋向跟民间文学作品里的内容做比较,从而总结出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对正在成长的思想载体和正在扭曲人性的群体具有深远的告诫作用和教育意义。

四、结论

侗族民间文学代表作品在侗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人性善化告诫作用和教育意义。她在以一种艺术形式长期存在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人们道德观以及伦理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正是这种特有的神性使命使得侗族民间文学的思想性触动人们的灵魂,甚至超越“侗款”的教育性和约束力。

通过了解中国民间文学的一般特性,在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侗族民间文学的独特艺术形式和内涵。以代表作《洪水滔天》和《兄弟分家》为例,在泛神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下,侗族民间文学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的社会功能,即神性的感化导致人性的善化过程。这就完成了作品本身传承的价值。

侗族民间文学作品在反映家庭情感变迁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命运,以及整个民族发展的种种苦难。故事情节曲折,语言诙谐有趣,通俗易懂。通过泛神主义色彩的加工,达到终极的喜剧性结尾的效果,而且平衡侗族百姓的内心期望,满足朴素哲学观,给人巨大的精神启发和道德批判。

因此,研究侗族民间文学的泛神主义元素,挖掘流芳千古的民间文学,对今天来讲,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巨大的社会意义。

5

参考文献:

1、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 2、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3、张世珊、杨昌嗣《侗族文化哲学》,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4、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5、关纪新 《侗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2008年。

6

搜索更多关于: 侗族民间文学的泛神主义元素 的文档
侗族民间文学的泛神主义元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6n12llk91h1yk7prp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