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分析工作要点
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选取被评院校重点专业和普通专业各一个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的目的是为整个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高专评估工作的创新。现就专业分析有关事项作如下规定: 一、专业分析的内容和标准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特色鲜明; (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3)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4)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明确,与目标定位的一致,具有可操作性; 支撑材料:近三年高职专业目录
新增专业申报材料
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 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
2.课程体系和结构
(1)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3)实践课程体系突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4)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 (5)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5)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
(6)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支撑材料: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该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
1
该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教学执行计划(各学期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
3. 科目课程
(1)有比较规范的高职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 (2)理论课程有比较系统的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4)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
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CAI课件
4.教学环节
(1)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档案规范、齐备; (2)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情况,是否开设了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3)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学生考勤表、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日志、教学总结;试卷、实验报告、实训(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工作总结; 5.职业素质教育
(1)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2)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 (4)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
(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 6.教学环境
(1)该专业必须的实验、实训软硬件保障情况;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及保障机制; (3)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
2
(4)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保障情况,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 (5)专业教学及建设运用校园网情况; (6)专业教学及建设的经费支持保障情况; 支撑材料: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实训基地开出的实践教学项目统计表
7.产学研合作
(1)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2)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
(3)在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 (4)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 (5)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
(6)教师承担/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 支撑材料:产学合作协议书、合同书
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报告
科研课题统计(包括课题名称、经费、结题报告、论著、获奖情况)
8.教学改革与建设
(1)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 (2)科目课程改革;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4)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改革; (5)产学研合作改革; 9.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状态;
(2)专业带头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骨干等专任教师配备,以及科研教改开展情况;
(3)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素质; (4)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5)学生管理队伍情况一览;
支撑材料:师资队伍(含兼职教师)基本状态表
3
专任教师科研和教改开展情况表 教师培训进修和经费投入情况表
10.学生素质
(1)该专业近三年入学学生成绩、报到率; (2)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 (3)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
(4)学生计算机、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 (5)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抽查毕业设计(论文); 11.学生就业
(1)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 (2)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3)该专业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 二、专业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阅读专业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和试卷,如果信息不足应及时索取,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信息。(0.5天)
2.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既要有针对性(比如针对阅读文件资料中的疑点问题),还要注意引导被访对象广泛真实的反映专业情况,访谈教师要兼顾职务、职称、年龄、课程类型等,访谈学生要随机抽取。(0.5天) 3.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带头人进行产学研合作问卷调查;有选择地参观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听课。(0.5天) 4.对专业分析情况进行总结,在准确掌握该专业实际状态的基础上,填写《专业分析表》,上报评估专家组。(0.5天) 附表:
表1.专业基本情况调查表 表2.产学研合作调查表 表3.专业分析学生调查表 表4.专业分析教师调查表 表5.专业分析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