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专题】高三选考二轮复习微专题(18)自然环境的整体
性
(2020·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期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成下面小题。
1.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A.土壤 B.气候 C.水分 D.植被
2.“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3.(2020·浙江高三学业考试)某同学将6千克均质土壤分成三等份堆成下图所示的三个小土堆,分别将200毫升水用洒水壶距土堆顶部h或2h的高度上慢慢淋水,以此实验来模拟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实验可以模拟
①降水强度与水汽输送的关系 ②植被覆盖与流水侵蚀的关系 ③地形起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④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高二期末)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通常人们会在地坑院院心挖一深4~6米、直径1米的深井,以蓄积雨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4.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A.美化环境 B.夏季遮荫 C.安全警示 D.保持水土
5.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是困扰住户的难题,原因是 A.窑洞雨水下渗 B.院心天井积水
C.窑洞内气温过高 D.窑洞内外温差大 6.大量地坑院遭废弃或填埋,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技术进步 B.缓解耕地紧缺 C.交通用地不足 D.生活条件改善
(2020·宁夏银川一中高一期末)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被破坏 D.围湖造田 8.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2020·浙江高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用地多向海洋扩展。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国家开始严格控制围海造陆的规模。下图为浙江台州市围海造陆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椒江口南岸滩涂面积较北岸更宽广,主要原因是
A.海水较浅,河流泥沙沉积速度较快 B.人类活动在此处围海造陆历史更长
2
C.气温较高,海水上升淹没此处陆地 D.海水顶托及地球公转导致河流偏向 10.国家控制围海造陆的规模,主要是因为围海造陆会造成 A.海域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破坏 B.温室效应增强,海水蒸发加强,矿物质含量升高 C.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量增加,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D.海洋面积缩小,海水水位升高,淹没了沿海岛屿
(2020·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期末)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1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2020·北京高一期末)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下图为团城设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冬季时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适宜古树生长的温湿环境 14.团城所在城市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3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2020·山东高三期末)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图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
15.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
A.坡度不同 B.坡向不同 C.土壤质地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16.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
A.隔热保温 B.减轻雨水冲刷 C.加强立柱坚固度 D.减轻洪水侵蚀
(2020·山东高三期末)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为甘肃、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城。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为野牛沟流城三个观测站5~9月份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主要原因是 A.野牛沟流城所处的纬度较高 B.野牛沟流域所处的海拔较高 C.高寒草何均处于生长初期 D.高寒草甸处高寒冻土的影响 18.据图推测,野牛沟降水峰值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6月 B.7月C.8月 D.9月
(2020·山西高三)图甲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乙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19.图示山脉可能是
A.太行山 B.贺兰山 C.天山 D.秦岭 20.0.2万年至今时期内,气候的变化特点是 A.暖湿转为冷干 B.冷干转为暖湿 C.暖干转为冷湿 D.冷湿转为暖干
21.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A.带谱更加复杂 B.荒漠面积扩大 C.林带界限下移 D.草原面积缩小
(2020·武威第六中学高三月考)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 D.林内郁闭度大 23.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A.快,太阳辐射较强 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慢,风速较小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参考答案
1.D2.B 【解析】 1.学术界普遍认为,植物是影响灌木“沃岛”形成的关键因素,“沃岛效应”有很好的固沙作用,可以提高灌木的养分含量。植物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沃岛”形成。D正确;土壤、气
5
候、水分对“沃岛效应”形成影响不如植被大,ABC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可知,沃岛效应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出现后,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植被生长茂盛,利于防风固沙,B正确;沙漠中水土流失现象极少,A错误;沃岛效应出现区域较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C错误;沃岛效应出现区域较小,涵养水源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B。 3.D 【解析】
图中实验中,没有演示水汽输送的环节,因此不可能模拟降水强度与水汽输送的关系,①错误。图中实验中,没有植被覆盖的实验装置,因此不可能撒气植被覆盖与流水侵蚀的关系,②错误。图中土堆甲与土堆乙对照观测,土堆坡度相同,表明地形相同,借助调整洒水高度来模拟到达土堆的降水强度变化,反映了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③正确。图中土堆甲与土堆丙对照观测,借助改变土堆坡度来模拟到地表的地形状况,反映了地形起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C5.D6.B 【解析】
4.种在坑里对美化环境作用不大,A错误。地坑是凹在地下,种树遮阳挡雨、保持水土的作用不大,B、D错误;“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C正确;故选C。
5.豫西黄土高原降水较少,窑洞内冬暖夏凉,夏季窑内温度低,窑外温度高且有水井,水汽含量大,窑内外温差大;外面的热空气进入窑内遇冷凝结,使得窑内湿度增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为缓解耕地紧缺,开始填埋地坑院。B正确;建筑技术进步、交通用地不足、生活条件改善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7.C8.C 【解析】
7.根据题干提示: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所以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C正确。人口数量增多、围湖造田,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D错。气候变化,河流径流量可能减小,B错。故选C。
8.图示反应的是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素甚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对。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不能体现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A、B、D错。所以选C。 9.A10.A 【解析】
9.受海水沉积作用影响,南岸海水较浅,河流泥沙沉积速度比北岸较快,A正确。人类活动在此处围海造陆时间没有判断信息,B错误。气温较高,海水上升会淹没南北两岸,不会仅仅淹没一岸,C错误。海水顶托及地球公转不会导致河流偏向,D错误。选A
10.围海造陆会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港内纳潮量减少,海水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毁掉大批红树林,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故选A。
6
【点睛】
不合理的围海造陆造成的影响主要有: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
1、围海造陆地带来赤潮。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港内纳潮量减少,海水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各种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2、引发洪灾。围海造的陆地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造成内涝,使较多的地表水下渗到地下,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
3、毁掉大批红树林。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之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号称鱼、虾、蟹、贝的天堂、鸟类的的安乐窝。 4、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导致原有生物群落结构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 11.B 12.C 【解析】
11.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所以具有降水少、成为大河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才有冻土和冰川,①对应气温低。②对应空气稀薄,所以③对应太阳辐射强。故B项正确。 12.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A相符。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相符。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是较薄,C不相符,选C。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D相符。本题要求选择“不相符”项,故C项正确。 13.D14.C 【解析】
13.冬季北京降水少,土壤中水分含量少,A错。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较小,B错。对于北京而言,冬季不是古树主要的生长季节,且含水涵洞为土壤提供更多的是水分,不是养分,C错。结合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的生长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正确。故选D。
14.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热带雨林对应热带雨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对应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常绿阔叶林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ABD错误。故选C。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 15.B16.A 【解析】
15.立柱的主要功能是稳定桥梁,读图可知,两地的坡度相差不大,A错;土壤质地无从考证,C错;植被覆盖率对立柱的埋藏深度影响不大,D错;该地位于黑龙江,纬度较高,气温低,冻土发育,甲坡位于谷地的北侧,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表层冻土不稳定,因此立柱的埋藏深度较深,B正确。
16.冻土与立柱的关系密切,碎石堆有隔热保温的作用,能减少冻土冻融带来的危害,A正确;该立柱位于路面以下,受雨水冲刷较弱,B错;加强立柱的坚固应该用水泥浇筑而不是用碎石堆,C错;碎石堆位于洪水水位之上,不会受到洪水侵蚀,D错。 17.C18.B 【解析】
17.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C正确。野牛沟流城所处的纬度较高、海
7
拔较高、高寒冻土的影响都不是5月份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
18.当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流域内生物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增,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B正确。故选B。 19.C20.D21.C 【解析】 【分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9.山地垂直带谱基底的自然带反应了当地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有图可知,该山脉现今山麓基地自然带为荒漠带,代表当地的气候非常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因此,山脉有可能是天山。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山地基地自然带以荒漠为主。正确答案选C。太行山、贺兰山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基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的南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A B D错误。
20.有乙图可以看出,0.2万年至今时期内,温暖指数越高,说明气候温度越高,气候的温暖指数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气候整体由冷到了气候变暖,蒸发旺盛,而湿润指数数值越高,气候越湿润,降水越多,湿润指数是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说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因此气候的整体变化特点,为原先的冷湿转为暖干,正确答案选D。注意时间段的提示,不同时期变化不同。
21.气候趋于冷湿时,从乙图找到对应甲图的时间段,从甲图可以看出,有两个时间段大致是距今1.15到0.75年和0.65到0.4 8年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垂直带谱缺乏荒漠带,复杂性明显降低,因此,荒漠的面积明显缩小甚至没有,AB错误。而针叶林生长的下限,通过与之前时间段和之后时间段的对比,海拔明显降低,C正确,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带的面积明显扩大,因此草原面积是扩大的, D错误。正确答案选C。 22.D23.A 【解析】
22.由材料可知,“小兴安 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雪相差不大。BC错误。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D正确。由于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因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A错误。故选D。 23.由材料可知,图示积雪厚度逐渐增加时间段为积雪时期:厚度减小时期主要为融雪时期:图中折线斜率越大,说明积雪或融雪速度越快。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故A 正确。BCD错误。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