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易秋旻
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对策,指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动力 (一)财政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
近年来,财政部非常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010年起立项研究,历经3年时间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基层单位调研、试点、公开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于2012年11月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文件施行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财政部发布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进一步指导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文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外部监督的压力和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双重动力源泉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接受来自政府主管部门、服务对象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多为财政性资金,需要接受来自政府审计机关、财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就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来说,也有必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梳理风险点、及早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行过程当中薄弱环节 (一)从管理方法上看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依靠政策制度,以文件的形式对具体的某一方面提出规范性的要求,重点对人员、国有资产、预算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管理,对行为过程、质量体系、战略决策、组织架构等方面涉及不多。例如,在组织架构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架构简单,对一把手约束力不强,政府部门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别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协调性较差;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监管方面,多实行事后监管,事前事中监管不够,日常监督力度较弱;在人事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等专业岗位胜任能力不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