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上海中考二模语文题型分类(说明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1:44: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以上,在英国的塞坟河口和法国的朗斯河口,最大潮差可达15.2米和13.5米,我国的钱塘江最大潮差也有9米。

③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最常见的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是,在适当的地点建造一个大坝,涨潮时,海水从大海流入坝内水库,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海水流向大海,同样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因此,潮汐发电所用的水轮机需要在正反两个方向的水流作用下均能同向旋转。

④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也是风能的另一种形式。海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英国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以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

⑤除了上述两种以外,海洋能还包括了海流能、盐差能等。但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淡水向盐水渗透形成的盐差能,目前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

⑥海洋能的优点十分明显。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这种再生过程失十分迅速、短暂。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然而,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获取也是十分困难的。

⑦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

⑧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它不可能像其它载能体一样,按人类希望的时间或空间来进行主管布局,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

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有人说,海洋能将是21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预言能够真正实现。

15、第②段加点词“也有”在句子中的作用

是: (2分)

16、第④段划线句称“海洋能利用”为“发明家的乐园”是因为 (2分)

17、海洋能的优点主要

是: 、 、 。

人类获取海洋能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9分)

(1) ;(2) ;(3) 。

18、第②-⑤段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海洋能,其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9、下列文字放在第几段末尾最合适?为什么?(3分)

20世纪70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海洋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海浪发电的开发研究。目前,一些适用性的海浪发电装置往往应用于航标灯和灯塔。

15. (2分)“也有”说明钱塘江最大潮差虽不及前面提及的,但也相当可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 (2分)全世界海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项;英国把海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

17. (9 分)

优点:可再生再生过程迅速而短暂洁净(3分,每格1分)

原因:(1)人们的活动能力相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是极其渺小的(2)海洋具有不稳定、不规则的特性(3)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或者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是不可移动的,无法按人类希望的进行布局)(6分,每条2分)

18. (4分)潮汐能利用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规模最大;海浪能利用正处于发明的兴盛期;海流能利用则存在关键技术问题,无大规模利用;盐差能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介绍这四种海洋能,按照海洋能利用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9. (3分)第④段(1分)。因为这段文字说明一些国家对海浪能的开发与应用,与第④段关于海浪能的说明内容相符,所以要放在第④段末尾(2分)。

【闸北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甚至一些惜别远怀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乙”。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的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支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2016上海中考二模语文题型分类(说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cja58fk51qw0a8dn4s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