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知识要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17:51: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知识要点

1.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1000克海水蒸干大约可以得到35克盐,这些盐在海水中发生电离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Cl- Na+ SO42- Mg2+ Ca2+ K+ 等,海水提炼金属镁,通常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2.海底矿物,其中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占90.0%,海底煤矿占3.5%,天然气的水合物又称天然冰,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且燃烧时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和石油产生的能量多得多,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被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锰结核含有多种金属。海洋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

3.海水淡化 多级闪急蒸馏法 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多级闪急蒸馏法就是设计了一套压强一个比一个低的蒸气室,将它们连通在一起,当高温海水从压强较高的蒸发室流入压强较低的蒸发室后,就会发生瞬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淡水。蒸发室越多,海水瞬间蒸发的次数越多,总的蒸发效率越高。

结晶法是在海水中加入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丁烷,丁烷挥发时带走海水的热量,是海水结冰,从而使水和盐分离。

膜法是利用一种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盐离子通过的高分子膜。

4.海水晒盐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溶液结晶的方法主要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结晶的原理原来溶解固体溶质的量较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如溶剂减少,溶解度减小),导致溶液中所能溶解固体溶质的量减少,不能溶解的那部分固体溶质就结晶出来。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5.物质的提纯 :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时,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即先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或接近饱和溶液,然后加热蒸发,最后趁热过滤。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采用降温结晶进行提纯,即先形成硝酸钾高温下的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溶液,然后降温,再过滤。 粗盐提纯(1)除去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2)氯化钠中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 Ca2+ Mg2+ 形式存在,除去这些杂质时要注意试剂选择时所需离子与匹配离子的来源,如要除去SO42+ 需要Ba2+ 与其匹配的阴离子为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Cl- 即所选试剂为氯化钡溶液,同样除去Ca2+ 选碳酸钠,除去 Mg2+ 选氢氧化钠。试剂的加入顺序为了使杂质完全被除去,试剂的加入量要过量,过量的试剂将形成心得杂质,后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多余的试剂,如先加氯化钡后加碳酸钠,后加的碳酸钠能够除去多余的氯化钡。

6.海水制碱----氨碱法 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成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其中要求饱和溶液的目的是用水量尽可能少这样更有利于结晶。通入氨气目的形成碱性环境,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制备时向过滤后的滤液加入熟石灰以回收氨。

1926年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即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

7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又称酸式碳酸钠,通常为白色晶体,能溶于水,在灭火器中它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原料,在食品工业上它是发酵粉的主要原料,在制饮料时的常用原料,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

8.碳酸钠俗称苏打或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与酸反应 如 Na2CO3 + 2HCl === 2 NaCl + H2O + CO2↑

(2) 与某些可溶性碱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3)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Na2CO3 + BaCl2 == BaCO3↓ + 2 NaCl

1.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A.16g B.20g C.40g D.56g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2、Na2SO4、HCl B. NaOH、NaCl、HNO3

C.MgSO4、NaNO3、KOH D. Na2CO3、KNO3、HCl 4.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5.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6.如图,在两个烧瓶中分别收满二氧化碳气体,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伸入烧瓶的一端先绑好一个气球,拔开塞子,向A瓶中倒入石灰水,向B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塞紧塞子后振荡,请回答:

(1)A、B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以说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最好用______________。

7.(4分)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曲线上Q点表示 ① 。 (2)在l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② B(选填“>”、“=”或“<”)。

(3)30℃时,将10 gA物质加人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A物质 ③ g或降温到 ④ ℃,则都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8.(4分)请你用右图所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解决以下问题。

(1)_______℃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_________g。该温度 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分别将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降温至 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或“<”)。

9.(4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⑴P点的含义是 。 ⑵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⑶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⑷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10.(11分)我市濒江临海,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⑴海水晒盐可获得粗盐,在实验室中粗盐经过溶解、 、 可制得精盐。 ⑵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设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

②将卤水加热到t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的晶体是 。

⑶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海水( 主要 含NaCl和MgSO4等) 试剂A Mg(OH)2 试剂B 沉淀 MgCl2 溶液 溶 解 度/g MgCl2 KCl MgSO4

t1 t2 温度/℃

溶 液 无水熔融 电解 MgCl2 Mg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 。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⑷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证明蒸馏得到的水为淡水的方法是 。海底矿产资源“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若水合甲烷晶体中CH4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水合甲烷晶体的化学式为 。 11.(9分)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

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物 质 溶解性 Ca(HCO3)2 可溶 Mg(HCO3)2 可溶 Ca(OH)2 微溶 Mg(OH)2 不溶 CaCO3 不溶 MgCO3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 ,可能含有Ca(OH)2

和 。

【设计方案】⑴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 ,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⑵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增加的质量/g 40 B 30 A

后续装置略 20

碱石灰 Ⅰ 10 Ⅱ

NaOH溶液 水垢 浓硫酸 0 30 60 90 120 时间/s

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所加的酸溶液是 。

b.装置Ⅱ的作用是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 3、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烧杯+稀硫酸 加入的铁样品 甲 200g 9g 乙 150g 9g 158.7g 丙 150g 14g 163.7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08.7g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哪位同学所取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计算恰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知识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heo2lee96u75f0ar9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