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
(2017·河北黄骅中学期中)读中国太阳能辐射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大致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多西少
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 A.人类活动 B.海陆分布
C.黑子、耀斑 D.纬度、天气、地势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能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能资源少,即分布规律是西北多,东南少。第2题,太阳辐射的分布主要受地势、天气和纬度影响。纬度位置越低,太阳辐射能越高;天气晴朗,少云或无云,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答案:1.A 2.D
(2016·山西太原三模)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力(潜在蒸发量)之差,我国年水分盈亏量0 mm等值线与年降水量800 mm线穿过区域大体一致。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季节水分盈亏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由图可知中国大部分地区此时水分盈亏为负值,说明蒸发旺盛,降水少,为冬季。 答案:D
4.该季节乙地区易出现( )
A.城市雨洪 B.台风灾害 C.赤潮灾害 D.海水倒灌入河
解析:乙地地势低洼,冬季降水少,珠江径流流量少,水位低,易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答案:D
5.(2017·大连模拟)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22 ℃的时期为夏季,候温<10 ℃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季和秋季。
材料二 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
(1)描述图中4月1日等日期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影响其走向的原因。
(2)分析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的原因,并评价此现象对甲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第(1)题,4月1日等日期线明显以北京为界,依据方向描述即可;成因可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来分析。第(2)题,早于同纬度地区入春,说明春季升温较快,据此分析即可;注意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答案:(1)延伸方向:北京以东向东南方向延伸,北京以西向西南方向延伸。
原因:东段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春季升温慢,入春日期推迟。西段受高原、山地影响,地势较高,温度较低,入春日期较晚。
(2)原因:甲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地形封闭,海洋气流难以进入,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面辐射强,气温回升快。(若从东部地区入春迟作答,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有利影响:入春早,延长生长期,有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播种。
不利影响: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墒情差,不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播种。
课时作业(二十二) 中国的气候
对应课时作业175页
(2016·北京东城零模)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下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 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 B.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 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解析:图中北极浮冰面积不断减少,表明全球气候在变暖,大块浮冰融化成若干小块浮冰,B对。
答案:B
2.据图可知,我国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冻害的年份是( ) A.1982年 B.1990年 C.2006年初 D.2010年
解析:图示1982年北极地区的浮冰面积最大,表明该年份气温最低,来自北极的强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较大,我国冬季容易遭受严重冻害,故选A。
答案:A
3.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 )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 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 C.0 ℃等温线向南移动 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
解析:当强冷空气南下,即寒潮由北向南影响我国,使得我国南北地区普遍降温,一月份0 ℃等温线向南移动,C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择C。
答案:C
(2016·辽宁沈阳高二期末)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山脉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示为黄河干支流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阴山、贺兰山、太行山、秦岭,
干旱与半干旱的界线山脉为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B正确。
答案:B
5.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 B.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增大
解析:乙河段因人为引水灌溉而使河流水量减少。故B正确。 答案:B
(2017·江西省新余5月段考)日照时数是指每天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时间。读“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回答6~8题。
6.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 ) A.1 100 2 300 B.1 200 2 400 C.1 600 2 400 D.1 400 2 600
7.昆明比贵阳日照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昆明地势较贵阳高,大气稀薄,云量少 B.昆明较贵阳纬度低,白昼时间长
C.贵阳离东部海洋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阴雨天多 D.贵阳冬半年处于昆明准静止锋冷气团一侧,阴雨天多
8.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宜发展花卉产业的地区之一。关于昆明种植花卉的优势自然条件,正确的是( )
A.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理位置优越,铁路、空运便捷
C.亚热带气候,气温年较差小,霜期短,日照时间长 D.气温日较差小,日照时间短,气候湿润
解析:第6题,根据日照时数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为200,成都外围等值线数值增大,故成都年日照时数为1 200小时,向昆明方向数值增大,故昆明年日照时数为2 400小时。故选B项。第7题,昆明和贵阳都位于云贵高原上,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冬季贵阳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而昆明多晴天,所以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故选D项。第8题,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不是自然条件,A项错;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且交通不是自然条件,B项错;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气温年较差小,霜期短,日照时间长是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C项对,D项错。故选C项。
答案:6.B 7.D 8.C
(2017·厦门双十中学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区的北界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