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3 6:1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大量增加,居民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所谓的“80后”的队伍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独生子女构成的,现在成长起来的“90后”中独生子女的队伍更是庞大。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六大不良习惯: 1、自私、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 2、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社会适应能力差,个性有孤僻,缺少热情的倾向。 4、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 5、不爱惜财物,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

6、学习被动,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有厌学情绪。 应该说,当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对孩子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是极大的,但为什么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却无法令人满意呢?我想,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而是由于独生的环境和周围的教育造成的。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1、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

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驱动,我国现代家庭的主流格局,特别是城市家庭的主流格局有原来的多子多孙的家庭结构向二加一的家庭结构转化,这样的家庭结构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独生子女与成人接触较多。由于城市住宅日益楼房化,家庭与家庭之间交往渐渐减少,使得独生子女与成人交往机会增多。独生子女与成人交往增多有利也有弊。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且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且都比较重视子女的学习,不但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辅导,还有一定的成熟经验传授给子女。所以,独生子女有良好的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早,兴趣爱好广泛,理解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经常与成人交往,成人的经验多方位地影响他们,使他们显得过早地成熟,过早地失去童年的天真和单纯,在这种家庭结构中,成人只知道为孩子服务,使得独生子女骄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别人意见,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独生子女与同伴接触减少。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较少有机会与同年龄、同层次、同一认知水平的伙伴接触和交往,这就必然影响独生子女学习与人相处的规则。独生子女更需要和同龄、同层次的伙伴交往,他们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原则,适应社会的规范,成功地学习社会经验。但独生子女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很少与同伴们交往,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了解,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发展。在生活中事事皆由父母安排和照顾,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减弱了社会存在中的主体意识,因而竞争意识差。

2、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物质基础,这使独生子女在智力开发、身体发展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挣钱为子女的传统意识的影响,独生子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一些独生子女不思节俭、挥霍浪费、不爱惜劳动成果,养成了贪图享受、占有欲强、唯我独尊等不良品行,缺乏对他人、集体、国家的责任感。

3、现代信息传播媒体的增多。

如今信息渠道因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向现代家庭敞开,这对于开阔孩子为视野、

增长孩子的见识有好处,但许多消极因素也正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视力下降、交流减少、思维惰化以及色情暴力的侵蚀等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孩子缺乏筛选辨别的能力,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二)教育因素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家长普遍提高了对子女的期望,但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成员个性以及价值取向的差异,使得不同的家庭其教育方式也必然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同样是为独生子女呕心沥血、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由于听话教育、分数教育等狭隘的教育观还在影响着很多家长,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

一是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对智力的培养,而对意志、兴趣、自信心、自制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却未加以重视。其实二者关系非常密切,有人比喻智力因素相当于资源,非智力因素相当于能源,资源再丰富,如果没有充足的能源因素,资源也开发不出来。

二是重认知轻实践。由于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使很多家长对成绩和分数的追求超过了一切,甚至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所有,把孩子紧紧束缚在书本和课桌前。学习书本知识是重要的,但比书本知识还要多的知识应该在书本以外。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接触社会,接触现实,接触自然,感受大量的社会知识的机会。

三是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一些家长赶潮流着力在某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特长而忽视全面发展,认为文化课是可有可无,这是缺乏远见的做法。要想盖高楼,地基必须要打牢。家长既要照顾目前利益,又要考虑到孩子长远利益。

四是重言教轻身教。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在同孩子谈话、教训、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因而在生活中,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只有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要把孩子看成是家庭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疼爱孩子并不完全是给孩子买好吃的、买好穿的、花了多少钱,如果把孩子放在所有家庭成员之上,家长的所作所为很可能都是骄惯。把孩子放在全家人之上,他就是一个特等公民,在这样的地位上,孩子必定产生特殊化的思想。家长要把孩子看成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知道他有责任、有义务为家庭、为他人做点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二)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和选择

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孩子,固然给他很高的教育投人和热情,也希望他有个好的未来,但是家长应该明确“儿童自然发展观”,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言:“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术划,毋宁展个性”,不能把成年人的意愿强加在儿童身上,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三)家长要把期望合理地传达给孩子

父母的期望只有化为孩子的愿望和兴趣才可能是合理的、有效的。现在孩子都有自己的愿望,做家长的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天性、个性和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培养,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提高,不搞长辈意志控制和硬性灌输,也不搞分数论英雄,更不搞棍棒教育。

(四)家长要注意提高自己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家长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有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意识。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只有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家长才会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子女的进步与发展,在家

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上进、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孩子高智商、高情商,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学校与家庭要密切配合

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长要和学校密切配合。父母要保持与子女所在学校班级的联系,注意了解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情况,发现长处给予必要的赏识和鼓励,发现毛病也不能文过饰非,要及时、稳妥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以免助长短处,也好配合施教机构搞好对子女的各种教育。

(六)建立民主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中,个体间互相尊重,彼此平等,长辈给予晚辈理性的关爱,晚辈要给予长辈尊重和关心;孩子有自己独立自主的空间,遇事互相协商而不是由父母全权决定;孩子作为家庭的组成成员之一,与父母共同经营家庭,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

从小就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劳动。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片面理解了对孩子的爱,总认为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和辛劳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自然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殊不知这种爱会把孩子推到无知无用的境地,孩子不仅缺失劳动技能,而且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对独生子女进行正确的劳动观的教育,让孩子理解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并且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从点点滴滴的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八)放开保护的翅膀

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群体。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的伴随,所以要帮助孩子创设一个集体环境,让孩子在集体环境中成长。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经常鼓励和支持孩子和邻居大小孩子一起玩,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一种分享意识“好东西是大家的”,并且懂得关心他人和习惯于礼让,避免其被家庭关爱包围而产生自私和事事占有的心理;上学接受教育后,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大胆让孩子走到外面的世界,与他人交往,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相关的社交体验。

四、结论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骄。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要重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学习上对他们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适当劳动中锻炼他们,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使这些孩子能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的方法;家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李天燕 《家庭教育学》

[2] 赵忠心 《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 [3] 隋邦森 《独生子女的心理和教育》 [4] 杨先明 《独生子女的教育》 [5]《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的文档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j6j2n0gn58u602wq5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