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中医护理方案(自制)
一、常见证候要点
1、血热肠燥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 肛门瘙痒。
舌质红,苔薄黄。
2、阴虚津亏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 热,重坠不
适。舌质红、苔黄腻。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 有血栓形
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喑紫,苔白。
二、 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长强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下段、神门、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二)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 下降、头
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三)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3、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4、遵医响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下段、神门、皮质下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二)特色技术 (详见中西医护理操作标准 2017 年版 ) 1、穴位贴敷。
2、耳穴贴压。 3、中药熏洗。 4、中药外敷。 5、热奄包。 6、艾灸。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后排尿困难者,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中极等六。 2 、首次排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及中药外敷。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早晨可空腹服淡盐水 一杯。 2、指导患者预防便秘的方法,坚持腹肌锻炼,排便时避免蹲坑时间过长。
3、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时指导患者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 每日 3
次,每次 20~30 圈。
4、指导患者避免增加腹压,避免用力排便、咳嗽、久站、久蹲等。指导便 时勿久蹲努
挣,发生肛裂及时治疗,防止继发贫血和其他肛门疾病。
5 、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 肛门缓慢放
松,一 收一放为 1 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 1 遍,每遍做 20~30 次。
( 二)饮食指导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喝水。
2 、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忌辛辣煎炸等刺激之 品。 3 、血热肠燥证予清热凉血、润肠通便食疗方,如:槐花猪肠汤、鲜藕片。 4 、阴虚津亏证予滋阴增液之品。如:桑椹芝麻粥、黄芪玉竹煲兔肉。 5 、气滞血瘀证予理气活血、润肠通便食物。如:乌鱼、黑木耳、鱼头汤。 ( 三)情志调护
1 、病人因害怕疼痛不愿排便,要做好解释工作,让病人了解保持大便通畅 的重要性,让
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
2 、气滞血瘀者易出现胸闷、烦躁,须加强情志疏导。
五、护理难点 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差解决思路:
1 、多种形式向患者宣传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
2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吸烟喝酒的患者,使其充分认 识到烟酒的危害
性,帮助其制定详细的计划,树立戒烟、戒响的决心和信心; 对喜食辛辣油腻饮食的患者可指导其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3、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给子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肛裂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