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界处,策反了这次叛乱,直到诸葛亮南征平定了南疆,刘阐才回到吴国。
刘备就在这样一个东有孙吴大军虎视眈眈,成都大本营附近有太守造反,南中异族、大姓又被孙权策反的内忧外患中含恨而终。
雍等人南中作乱,这里按下不表,单说黄元。这个人的历史记载很少,但很重要。虽然《先主传》对黄元的作乱、战败、伏诛只有寥寥数笔,但《三国志·蜀书·杨洪传》却留下一个重要的信息:“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诸葛)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黄)元益无所惮。”
这必然又是一个历史的隐笔,黄元和诸葛亮不合,也不至于起兵造反,且发兵火烧临邛(临邛是汉嘉进军成都的必经之路)。问题来了,黄元作乱的政治动机是什么?底气又在哪里?
在时机上,黄元的选择是:一、刘备病重;二、诸葛亮不在成都。当时留在成都的是刘禅,黄元的目标就是刘禅。即使黄元作乱成功,废掉皇太子刘禅,也不可能自己当皇帝,没人服。黄元以一个郡的兵力,或许可以打下兵力空虚的成都,然后呢?等待他的将是被讨伐。 黄元的底气只有一种可能性,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人!这个人是谁?不知道。有可能是成都的内应,也有可能是其他拥兵在外的将领。如果黄元攻入成都,擒杀刘禅,那么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太子被除掉,刘永或刘理就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皇太子,除非黄元的幕后指使者有更大野心。
在《三国志·蜀书》中消失的还有一个人——刘璋重臣庞羲。庞羲和吴壹一样,都算是刘璋的亲戚,甚至比吴壹更亲。庞羲的女儿是刘璋长子刘循的妻子,刘璋被刘备迁往公安时,带走了次子刘阐,但庞羲因为自己女儿之故,留下了女婿刘循。
刘阐在益州、交州边境策反南中叛乱时,庞羲和刘循会闲着吗?不知道。因为庞羲和刘循在史书中都消失了,后人连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刘禅是有天子命的,黄元还没打到成都,就兵败了。
史书说汉嘉太守黄元和诸葛亮不合,益州帮里的能人和诸葛亮不合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个彭。刘备一度很重视彭,但诸葛亮总在刘备面前放他坏水,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便将彭贬为江阳太守。 这个归属也不错,好歹也是一个地方老大,但彭还没赴任,就祸从口出,下狱死了。彭上任前和马超吃了一顿饭,对马超说:“咱们反了吧,你带兵在外,我在内,何愁不平天下?”马超去告了一状,于是彭丢了脑袋。
马超告发彭的动机且不论,马超是这么套彭话的:“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马超这番话很有煽动性,直接把彭抬高到与诸葛亮、法正同样的地位,就是说“你其实很牛的,就这样去一个小地方当个小官,难道不失望吗?”
彭和马超是怎么对上的呢?怎么坐到一桌去的呢?彭被贬官,为什么会去找马超这个和自己没什么交情的人一起喝酒呢?马超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和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刘备心腹不同,他本是和刘备平
起平坐的诸侯,只是混得不好,才投奔了刘备。一部名为《山阳公载记》的史书,记录过这么一则八卦。
刘备很宽待马超,但马超却给脸不要脸,对刘备直呼其名,根本不拿刘备当主公看,惹得关羽大怒,要求刘备杀他。一次开会时,马超来了,关羽、张飞都拿着刀剑站立,马超被施了一个下马威,才不敢再放肆,开始遵循君臣之礼。
这则史料必是谣言。马超和关羽一辈子都没见过面,但史书不准确,却也不是完全没谱。马超一开始和刘备没大没小的,这种态度已经传播出去,至少传进了《山阳公载记》作者的耳朵里。彭策反马超,或许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马超的野心,是被彭看在眼里的。马超未必不想反,只是当时不是最好的时机,为了向刘备表忠心,就把彭给出卖了。 马超的死亡时间也是章武二年,和刘巴、许靖几乎一前一后。马超享年47岁,可以说是非常年轻。马超是正常死亡吗?如果马超有反骨,彭策反时,不是最好时机,那么刘备病重、诸葛不在成都时,对身为骠骑将军的他来说,是不是最好的时机呢?
马超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马秋,马超叛逃张鲁后,这个儿子被张鲁杀了;还有一个叫马承,在马超死后,继承了马超“威侯”的爵位;马超的女儿则嫁给了刘备的小儿子刘理。前文说过,刘永和刘理究竟谁是吴皇后的儿子并不清楚,只知道刘永比刘理年长,只知道刘备弥留时刘永去了,刘理去没去不知道。如果吴皇后的儿子不是刘永,而是刘理呢?那么,马超和吴壹就很有可能是一条战线的。
马超临死前上过一道表,给朝廷引荐自己的族弟马岱,为什么不是其子马承呢?只有一种可能性,马承的政治前途已经死了,最多只能继承马超的爵位,接受国家供养。马承的政治前途是因什么而死的呢? 刘备死前几个月,马超死了。他和刘巴、许靖一样,都比刘备先走一步。死神的召唤可谓是接踵而至,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难道不是蜀汉政权内部的血腥清洗吗?
综上所述,本文对马超、刘巴、许靖之死的时间节点提出怀疑,对简雍、吴壹、庞羲在传记上的消失表示怀疑,对张飞的阆中谋杀案表示怀疑,对黄元孤兵作乱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对黄权投魏的行为表示怀疑。这些怀疑糅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
本文无法得出张飞之死是出自马超、刘巴或黄权之手的结论,也不能得出黄元起义是出自上述人等的幕后策划的结论。但通过本文,我们展现了从刘备称帝到病卒的这三年里,蜀汉政权的利益分割和内忧外患,刘禅党、刘永(或刘理)党,甚至刘阐党有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以及在皇位之争上的另一种可能。当然,也有刘备死前,为身后事而密布一场政治大清洗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说,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可自取”是恐怖的。蜀国的乱,已经不是刘备所能掌控的,他将这个棘手的难题全部扔给诸葛亮。一代枭雄,终于随关羽、张飞而去。十七岁的刘禅登基后,蜀汉政权迎来诸葛亮的时代,一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时代,两个字以概括——维稳。 刘备的遗言是恐怖,但比之更恐怖的是,如果刘备的遗言是诸葛亮的矫诏呢?刘备立的真的是刘禅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