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课堂实录
通山县第一中学 朱忠海
师: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他们一反一正,说文章要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当然,提倡注重文采,并不能为文采而文采,以辞害义,哗众取宠。文采只是形式,思想才是内核。我们要运用文采这一形式为内容服务,使文章锦上添花。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写出“文质彬彬”的“君子之文”。
一、感知文采,领略魅力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篇美文,感知美文美在哪里。 展示:浙江优秀高考作文《且息且行》
且息且行
浙江某考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人生的求知路上上孜孜不殆,踽踽独行是美好。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初夏的午后在骄阳里聆听蝉鸣,入夜于茵茵芳草中遥望碧天里的星星,也是美的。
人生路上,总是险滩连着彼岸,深溪连着幽谷,寒窗的春帏外游弋着阳春里的风筝,行兵的巷道尽头是满园欲滴的青梅。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岸;探得了魂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
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着,他们在奔波里冲击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都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驾一叶扁舟,凌万顷之茫然,却不想到达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适,听风饮露。他们秉烛夜游,访仙探鬼,只是感慨于岁月如寄,而风光无限,不得遍赏。
这样的人,不是放纵颓靡,只是潇洒自如,他们在漫游里赏玩生命的细节,在驻足遐观中纪念流逝的时间,在诚挚的诗篇里讴歌造化的神秀。升仙的道人不问红光俗世,只是静坐修行中获得人格的圆满,生命的休憩。
故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只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一种注解,没有一种是尤其高尚,没有一种尤其鄙俗,真正活出自我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了毕生的追求,获得了精神的完满。生无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汲汲于富贵的高老头一样死在最后一次对金币的攫取中,而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与天庭与痛苦的不懈抗争中使精神永驻。生有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沉湎于安逸的“多余的人”一样死在颓散的床褥上,而如御风列子,窥破了天地的原道,乘六气之辨游于苍茫的宇宙。 生无所息,本身也是对生命意义里的一种追求;生有所息,本身也是对世界和生命的一种探究。在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的路上,也许就有过陶谢的履印,叹赏过沿途的风景,他们擦肩而过,互道一声问好,我们也不妨放下执着的争辩,循着人生的风景路且息且行。
阅读思考并讨论
师:现在我们谈谈这篇美文美在哪?
生1:美文美在能够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如第三段的比喻句,第4自然段的排比句,使文章形象又有气势。
生2:我觉得句式灵活,有长句,有短句,有整句,有散句,错落有致。
生3:引用和化用诗词、典故,这么短的文章就运用或化用了陶渊明、苏轼、曹操、马援、西西弗斯等人的诗句或故事。这很有文气。
生4:用词精彩,生动形象。如“策马路过梅园”的“策”,如果是我写的话,可能就用“骑”。“策”能给人更多想象,更加典雅。
生5:本文作者高明在形象地说理。第4自然段,表达的意思就是有些人永不停息,不断追求,但作者的表达更形象可感。
生6:文章的句子蕴含哲理,像格言警句。如第8自然段第一句话就一语中的,点出了“且息且行”的内涵。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感性地体验了文章的文采。那么如何做到有文采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几种出采的方法。
二、探究内蕴,归纳方法
展示: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 )红杏,一( )春风,一( )绿波,展现着春天的奔放;一( )猿啼,一( )雁阵,延续着秋天的忧郁;一( )孤根,一( )清香,冬天的坚定在绽放,万千风物总关情。大自然的淡泊情趣,给予我们的人生无限美好,远离浮华,远离喧嚣,淡泊宁静,畅快自然。
师:从我的观察中,第1、2、4个空 ,填的词基本一致,分别是“枝”“缕”“声”。我们就不探讨了。我们重点说说其它几个。
生1:我填的是“一(层)绿波,一(阵)雁阵,一(条)孤根,一(缕)清香”。 师:请同学们评议评议。 生2:“阵”“缕”有重复,“条”很别扭,总之,用词不太好。 生3:我分别填的是“谭”“行”“簇”“抹”。 生4:“行”,很好,有意境。“簇”,不好,与后面的“孤根”矛盾。“抹”一般修饰色彩。
生5:我填的是“泓、行、茎、脉”。 生6:“茎”很精彩,写出了苍凉与衰败。
师:通过刚才的选词的比较,发现能准确运用词语,会使文句增色,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追求文采的第一步就是善用能绘声、绘色、恰当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展示: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澈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
来。(《绝版的周庄》)
师:本段文字的修辞特点?
生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2:周庄在作者笔下,已不再是客观景物,而是化成具有性情的人,左右顾盼间散出历史的风韵。
师: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主要手段。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通感等,文章只有恰当地运动这些修辞,就会让文章充满灵性、诗意盎然。
展示: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晓风残月酒醒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思念是一道风景》)
师:这段文字主要的特征是引用和化用诗句,这样的引用、化用诗文增加了文章的底蕴,熔铸了历史人文,所以文章典雅别致。当然引用或化用还可以是台词、歌词、名言、谚语、书名、电影名等等。
展示: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荷花淀》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幸福是什么》)
生1:本句主谓倒置,把女人对水生的关切之情表达得更加急切了。 生2:《幸福是什么》用了一组整句,从不同角度铺陈、渲染,使描写形象化,增强文章气势。
师:上面的示例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整散组合,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灵活搭配,表现出一种参差氏落、灵动自然的美。
师:总之,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我们运用刚才的方法练练笔。
三、学以致用,动笔演练
1、 用有文采的文字表达“春天来了”。
学生佳句
山头上,内敛的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面笑成了花面。然后,桃花盖满了山村水郭柳树环绕着千宅万户,杜鹃花亦袭卷了一城的檐前屋后。大地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慢慢展开了。(吴优)
听,窸窣的,一场雨在夜里悄悄洒下,滋润了万物;看,绿如翡翠的江面上,鸭子已在欢快地游戏。是温暖的风裁出了柳树碧绿窈窕的身姿,是南归的燕子唤
醒了各种沉睡的动物,是美丽的纸鸢释放了人们心中的欢愉,满对桃花,满目春色,春已悄悄地来了。(程雯鸽)
青黄的嫩芽从沉睡中苏醒,迫不及待地想要迎接春的到来。纤细柔软的柳条从树上垂下,微风轻拂,摇曳生姿。偶尔一只燕子,轻快的掠过湖面,惊起阵阵涟漪,并发出欢乐地鸣叫,惊艳了踏青的人。山花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簇簇一丛丛地笑红了脸。一抹抹艳丽点缀于山间,描绘出一幅斑斓的画卷。(金汉娟)
2、根据苏武牧羊的材料,用富有文采的文字重新叙述这一历史故事。
学生佳句
他用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飞雪中且行且歌,他用宁死不屈的执著,在浩瀚北海中英勇前行。他无惧风雪,无视引诱,他在大漠黄沙中渐渐远行,他把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不朽的历史,他把光秃的旄节谱写成为一段千古传奇,永恒悲歌!在变节与坚守之间,那流放于大漠的铁血男儿,用铮铮傲骨去向人们诠释,什么是民族气节。(孔蓉)
大漠深处,是谁茕茕子立,肆虐的狂沙遮不住他遥望故乡的满眼坚决?北海岸边,是谁踽踽独行,纷扬的大雪冻不了他心系大汉的一腔热血?苏武,执着羊鞭,持着旄节,卧雪牧羊,其志不变,哪怕卫律以富贵相诱,哪怕单于以死亡相胁,他始终富贵不移,威武不屈。当符节上的旄毛尽数落下,十九年的时光也缓缓过去,他终于回到了长安。始以强壮出,终以白发还。其人虽已逝,其志永留传。(程憧)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而他选择忘记富贵,铭记忠心。只因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面对扣留,他义不受辱;面对恐吓,他威武不屈;面对利诱,他富贵不淫;面对逼迫,他贫贱不移;面对劝说,他私情不动。擎一支旄节,奔走于茫茫大漠十九年,青丝壮年出使,白发暮年归家。(邓倩)
3、改写《游子吟》。要求语言生动,句式灵活,恰当运用修辞。
范文: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执教感言: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知文采的魅力,引起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建立感性思性和表达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节课设置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各有侧重,具有可操性。第一环节以学生品评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第二个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品评为辅,授之以“渔”;第三环节是理论的演练场,具体操作,真实可感,并且展现了学生的创造性。但整节课也留下了遗憾:一是这些方法能否自觉运用到以后写作还有待检验。二是锻炼思想是使文章有文采的根本,这方面的引导不够。
同行观察:
本课例是必修5表达交流板块中《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的课堂实录。 从课堂实录中的具体教学步骤来看紧扣了本板块的目标,教学目标的预设准确、适度,指导方法切实有效。从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有文采”的具体内涵并能够运用使文章有文采的基本方法,从学生的演练中可以看出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有两点可以进一步探讨:一是文采与内容的关系,二是思想的锤炼如何操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