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奥数题(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4:08: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4/5,甲加工的零件是乙丙两人加工零件总数的5/6.甲、乙、丙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设:甲加工x个,乙加工x-20,丙加工4/5(x-20) 5/6[x-20+4/5(x-20)]=x 5/6[x-20+4x/5-16]=x 5/6[9x/5-36]=x 3x/2-30=x x/2=30 x=60 乙加工=60-20=40

丙加工=40×4/5=32

某工厂的27位师傅共带徒弟40名,每位师傅可以带一名徒弟、两名徒弟或三名徒弟。如果带一名徒弟的师傅人数是其他师傅人数的两倍,那么带两名徒弟的师傅有几位?

设带一名徒弟的师傅有2x人,那么 2x+(2x)/2=27 解得 x=9,2x=18 再设带两名徒弟的师傅有y人,那么,带三名徒弟的师傅就是 27-18-y=9-y人,可得方程

18*1+y*2+(9-y)*3=40 解得 y=5

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5,王用了自己钱数的3/4,李用了自己钱数的2/3,各买了一枝相同的钢笔,那么张鹤李两人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因为“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所以花掉的钱是一样多的,那么可以设钢笔价格为x元,列出方程为

x/(3/5)+x/(3/4)+x/(2/3)=54,解出x=12,

然后用各自剩下的钱与用掉的钱的比例分别算出张、王、李剩余的钱为:

12*((1-3/5)/(3/5))=8、12*((1-3/4)/(3/4))=4、12*((1-2/3)/(2/3))=6

张的3/5与王的3/4与李的2/3一样多,可知原来三人带钱的比是 张:王=3/4:3/5=5:4, 王:李=2/3:3/4=8:9 张:王:李=10:8:9

原来张王李分别有钱:20、16、18元 他们各剩下:8、4、6元。

在编号为1、2、3的三个相同的杯子里,分别盛着半杯液体。1号杯子中溶有100克糖,2号杯子中是水,3号杯子中溶有100克盐。先将1号杯中液体的一半及3号杯中液体的1/4倒入2号杯,然后搅匀,再从2号杯中倒出所盛液体的2/7到1号杯,接着倒出所剩液体的1/7到3号杯。问:这时每个杯中含盐量与含糖量之比是多少?

这个你要把体积和重量分开来算就好了,下面我按照你倒的次数后杯子里的余量

第一次倒,1st杯子:50g糖,1/4液体;2nd杯子:50g糖,25g盐,7/8液体;3rd杯子:75g盐,3/8液体。

第二次倒,1st杯子:50+50x2/7糖,25x2/7盐,1/2液体;2nd杯子:50x:5/7糖,25x5/7盐,5/8液体。

第三次倒,2nd杯子:50x4/7糖,25x4/7盐,3/4液体;3rd杯子:50x1/7糖,75+25x1/7盐,1/2液体.

所以含盐量:1st杯子(50/7)盐/(1/2)液=100/7;2nd杯子(100/7)盐/(3/4)液=400/21;3rd杯子(75+25/7)盐/(1/2)液=1075/7;所以 比例为 15:18:129

含糖量:1st杯(50x9/7)糖/(1/2)液=900/7;2nd杯子(50x4/7)糖/(1/2)液=400/7;3rd杯子(50/7)糖/(1/2)液=100/7; 所以比例 为9:4:10

某校六年级共有152人,选出男生的1/11和5名女生去参加科技小组,则剩下的男女生人数刚好相等,六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男生有x人,女生有152-x (10/11)x=152-x-5 x=77

男生77人,女生75人

林林倒满一杯纯牛奶,第一次喝了1/3,然后加入豆浆,将杯子斟满并搅拌均匀,第二次,林林又喝了1/3,继续用豆浆将杯子斟满并搅拌均匀,重复上述过程,那么第四次后,林林共喝了一杯纯牛奶总量的多少?(用分数表示)

第一次1/3

搅匀之后又是1/3,那么这次是2/3*1/3=2/9,剩下1-1/3-2/9=4/9 再均匀之后1/3,那么这次是4/9*1/3=4/24,剩下4/9-4/27=8/27 再均匀之后1/3,那么这次是8/27*1/3=8/81,剩下8/27-8/81=16/81 那么一共喝了1-16/81=65/81

有一根1米长的木条,第一次去掉它的1/5;第二次去掉余下木条的1/6;第三次又去掉第二次余下木条的1/7;这样一直下去,最后一次去掉上次余下木条的1/10。问:这根木条最后还剩下多长?

1*(1-1/5)*(1-1/6)*(1-1/7)……*(1-1/100) =4/5*5/6*6/7……99/100 =4/100 =1/25

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780人。在参加数学兴趣学习的学生中,恰有17分之8是六年级的学生,有23分之9是五年级的学生,那么,该校没有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有几人?

因为人数必须是整数,17和23的最小公倍数是391,所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是391人

没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780-391=389人

用甲、乙两种糖配成什锦糖,如果用3份甲种糖和2份乙种糖配成的1千克什锦糖,比用2份和3份乙种糖配成的1千克什锦糖贵1.32元,那么1千克甲种糖比1千克乙种糖贵多少元呢?

此题可以用赋值法

第一次用3千克甲和2千克乙配成的什锦糖5千克 第二次用2千克甲和3千克乙配成的什锦糖5千克 则第一次比第二次总共贵1.32×5=6.6元

第一次减去第二次,就是1kg甲种糖比1kg乙种糖贵的钱数

即1kg甲种糖比1kg乙种糖贵1.32×5=6.6元

今有苹果95个,分给甲、乙两班同学吃。甲班分到的苹果有2/9是坏的,其他是好的;乙班分到的苹果有3/16是坏的,其他是好的。甲、乙两班分到的好苹果共有多少个? 根据“甲班分到的苹果有2/9是坏的”可以推测甲班分到苹果的个数是9的倍数,同理可推测乙班分到苹果的个数是16的倍数。 设甲班分到9a个,乙班分到16b个,

则,当a、b都是整数时,a=7,b=2即甲班分到(9×7)=63个,乙班分到(16×2)=32个. 甲好苹果的个数:63×7/9=49个

乙有好苹果的个数:32×13/16=26个

甲、乙两班分到的好苹果共有:49+26=75个

一满杯水溶入10克糖,搅匀后喝去3分之2,添入6克糖,加满水,又搅匀,再喝去3分之2,添入6克糖,加满水,搅匀后,喝去3分之2,喝去之后杯里还剩下多少糖?

第一次喝去2/3,剩10×(1-2/3)=10/3克糖。再加6克糖得28/3克糖。加满水再喝去2/3,剩28/3×(1-2/3)=28/9克糖。再加6克糖得82/9克糖。加满水再喝去2/3,最后剩82/9×(1-2/3)=82/27克糖。

一份材料,甲单独打完要3小时,以单独打完要5小时,甲乙两人合作打完要多少小时?

甲每小时打1/3篇 1÷3=1/3 乙每小时打1/5篇 1÷5=1/5

一起打 1÷(1/3+1/5)=1÷8/15=15/8=1 7/8 (小时)

打扫多功能教师,甲组同学1/3小时可以打扫完,乙组同学1/4小时可以打扫完,如果甲、乙合做,多少小时能打扫完整个教室?

设打扫多功能教室工作总量为X

甲的速度为3X,乙的速度为4X 共同打扫只需:X/(3X+4X)=1/7(小时)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8天,乙独做15天完成,现决定由甲、乙二人共同完成,但中途甲有事请假四天,那么完成任务时甲实际做了多少天?

甲请假四天所以就相当于乙做4天,然后合作

甲1天作1/18,乙是1/15,以乙4天作4/15,有1-4/15=11/15 合作一天完成1/18+1/15=11/90,以甲做了11/15÷11/90=6天

汽车的速度是火车速度的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5千米处相遇,这时火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中点————————

汽车—————→←————————————火车 {15千米} 4 7

或者 4/7 单位1

(因为汽车的速度是火车的4/7,所以汽车比火车慢,走的路途也短,见图)

汽车速度:火车速度=4:7 汽车路程:火车路程=4:7 15÷(7-4)×7=35(千米)

【15是那个距中点15千米的那个,(7-4)是火车比汽车多走的路程,(7+4)是全程。】

如果不懂比的话,可以用分数。

1-4/7=3/7 火车比汽车多的路程 15÷3/7=35(千米) 火车走过的路程

【火车速度为1,汽车速度为4/7,那么假设全程是1,相遇时火车就比汽车多走了(1-4/7),这是相对于火车来说的。而这多的3/7就是那个15千米,所以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得到单位1(此单位一指火车走过的路程就OK啦】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奥数题(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ou783kcm670et7c26i4qfr0177x6016n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