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黄山记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9:49: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黄山记》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独特的结构。

2、理清描写的思路,体会描写的形象性及描写的细腻。 3、了解对比的手法及作用。 【学习重难点】

理清描写的思路,体会描写的形象性及描写的细腻。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见课文注释①

2.精读全文一至二遍,注音、注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悭( )吝 菡( )萏( ) 氤( )氲( ) 苔藓( ) 天蝎( )星 瓘( ) 糗( ) 褶( )皱( ) (2)注释:

氤氲: 诡奇:

3.给全文的四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要求:准确、简洁)。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本部分第二自然段依次写到了哪些景物?

2.本部分的描述有何作用?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本部分写古人登山,依次写到哪些时代的哪些人物?

2.本部分主要突出黄山的什么特点?

3.本文是一篇游记,第二部分写古人登山的历史是否多余?为什么?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本部分如何表现古人登黄山的惊险?

2.本部分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采用这一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

3.找出本部分中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段落,并说说其作用。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将本部分第一自然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在课文中进行)。 2.第一层写景主要突出什么特点?

3.从下面这个句子看,四座山峰在云雾中的情况各不相同,请指出它们的差异。句子: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4.找出第一层中使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二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理清第二层中作者的行踪(依次列出经过的主要地点)。

6.理解下列句子;

①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贷物。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 A、“笙管齐鸣”指什么声音?

B、“雪浪”指什么?

C、“暗礁”指什么?

②下列三个句子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就其中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A、妙极!妙极了!

B、摄身光!摄身光!

C、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五)本文在结构和表达方面有何特色?

2

《黄山记》学案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qiān hàn dàn yīn yūn xiǎn xiè guàn qiǔ zhě zhòu

(2)氤氲:形容云气浓郁。 诡奇:奇异。

3、①黄山概貌 ②古人登黄山 ③“我”登黄山 ④山上览胜 学习新课

一、1、依次写到:云、雾、霞光、天女花、杜鹃、松、水、兽、禽、灵芝草、摄身光。

2、让读者先对黄山的景色有整体的了解。这一部分的概括写景是对第四部分具体写景的必要补充。有了第一部分的概括写景,就避免了只知树木,不知森林的缺陷。

二、1、①原始社会:黄帝 ②唐代:李白③宋代:吴龙翰 ④宋代之后:普门法师等五人 2、险峻。

3、(略)言之成理即可。

三、1、①通过写作者登山时所见的“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五百级罗汉级来表现。②通过引用方夜在《小游记》中表现登黄山之惊险的有关语句来表现。

2、①对比。②作用:A、说明过去要观赏黄山很不容易,更突出了观赏黄山的可贵。B、过去不容易的,现在变得容易;过去只有极少数才能欣赏到的美景,现在多数人可以欣赏到。从而赞美了当今的时代。 3、本部分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作用:(略)

四、1、第一层:到“??等人骑乘,便可起飞”。 2、特点:云雾时聚时散,景象瞬息万变。 3、①朱砂峰:完全被云雾遮掩。 ②桃花峰:在云雾之下。 ③耕云峰:露出峰尖。

④鳌鱼峰:露出上部,四周的波状云雾在涌动。 4、(略)

5、宾馆→左数峰 →飞来峰 →海外五峰→ 炼丹峰→ 观察台 6、①A、指大风吹万物发出的声音。 B、指白色的波状的云。 C、指白云遮掩住的山峰。 ②修辞手法:反复。

表达效果:“摄身光!”这一句子连用两次,表达了作者见到摄身光之时的极度的喜悦。如果只用一次,表现出来的喜悦程度就要弱一些。

五、1、独特的结构。一般的游记,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一路所见之景。而本文却不同。除了写所写所见之景,还写黄山概貌:除了叙述自己登山,还叙述古人登山;叙自己登山过程时,又几乎没有写景。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新颖,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描写生动形象、细腻。 3、对比手法。

3

搜索更多关于: 黄山记学案 的文档
黄山记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yp9845se86i8ss1cmu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