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 护理(专科)专业介绍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规格:二年制。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思想道德良好、综合素质高,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级技术应用性的护理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康复医院,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二、专业特色
1. 学生申请免修免考的课程,按川电大校教发(2000)74号和(2003)76号文件的规定办理。
2. 每门课程的课内学习时数包括该门课程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理论教学部分指的是电视授课、录音授课、面授或函授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部分指的是实验课、习题课、课堂讨论、上机操作、非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学生必须完成预习、听课、接受辅导、完成作业和实验、成绩考核以及专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其他教学环节。
3. 各级电大要加强对学生的面授辅导。辅导课应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着重于答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辅导课时一般应控制在理论教学授课时数的一半以内。 4. 实践环节 A、实验
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不做实验或实验不及格的,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B、作业
学生必须按时按量完成各门课程的作业,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或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 三、主干课程介绍
1.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纵向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部分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课程的主要内容: 人体解剖学包括运动系统(骨、骨连结、肌学);内脏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脉管系(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感觉器(视器、位听器),组织学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三部分,胚胎学包括,总论部分,涉及前8周的发育,个论部分,涉及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器官系统的发生及常见先天畸形。
2.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是医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排泄;内分泌和生殖;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及临床各学科课程。 3.医学生物化学
医用生物化学是医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基因调控的概念。理解某些重要器官组织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
课程的主要内容: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肝胆生化、血液生化、钙磷与骨代谢、营养的生化基础等。 4.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医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免疫学,第二部分为医学微生物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微生物学的知识。为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临床预防、分析、诊断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 医学免疫学主要教学内容: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的概念、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及调节、变态反应及免疫学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教学内容: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抗细菌感染免疫;消毒灭菌及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特异防治及药物防治原则等基础知识;病原性与条件致病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介绍,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病毒的基本性状、分类,病毒的感染、免疫及实验室检测原则、防治原则,临床常见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原则;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课程的先修课:医用基础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各学科课程。 5.病理学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课程的主要内容: 疾病学概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6.药理学
药理学是医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药理学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言;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和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抗震颤麻痹药;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传出神经系统药;拟胆碱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物和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和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组胺与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生素;磺胺类及其他人工合成抗菌素;抗结核药等。
7.护理学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