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私有财产注重保护地主阶级利益
四、分析题: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67.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处以50元罚款”
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本文认为乙的观点更具合理性
因为。法与道德是有区别的,首先两者产生方式不同,其次表现形式不同,还有实现方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同,法律遇与道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但是法律与道德又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是法律价值基础,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68.2009年底,五位法学教授认为国务院2001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拆迁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这一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启动《拆迁条例》的修改程序,召开专家研讨会,公布草案征求民意,于2011年1月颁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法学教授对《拆迁条例》提出审查建议的宪法和立法依据是什么? (2)针对该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进行何种处理?
(3)国务院在制定《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的宪法和立法依据又是什么?此举反映了立法的何种原则
【参考答案】 1,依据是我国公民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的权利 2.全国人大认为该条例同宪法法律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审查意见,也可召开联合审查会议
3 (1)立法依据是我国是人民代表会制度,人民是国家主人,立法为民,体现立法民主性和科学性 (2)反映了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原则
69.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教明律为重。盗贼及有关币帛钱粮等事,明律则教唐律为重。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祭祀》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薛允升的上述观点?
(2)为什么明律较唐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1) 材料反映了明代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罚适用原则。明律在唐律规定的重罪量刑上加重了处罚。特别对“盗贼”、“乱臣贼子”不仅据律加株,且大量法外用刑,可谓枉株滥罚。具体讲,所谓对谋反大逆者,唐律只处以斩刑,可见,明代明显加重了对政治犯的犯罪处罚。轻其所轻,是指明律在对原来相对的较罪都减轻了处罚。如对“事关典礼及风俭教化”一类非直接侵犯君主政权等方面的犯罪,唐律对“凡属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列为不孝,判徒刑三年,而明律仅杖八十。这就明显体现出了明律为突出“重其所重”,而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的意图。
(2)答:明朝在刑法原则上确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一是宋明理学使儒家的纲常礼教已经对人们行为的法外约束力愈来愈大:这种背景下,对有关伦常礼教的犯罪减轻,能集中刑法的打击目标,缓和社会的反抗情绪。同时,随着君权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贼盗大案直接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重典洽国”的体现。
五、论述题:7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70.201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请结合这一背景,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特色与内容。
【参考答案】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自觉建构的成文法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承载着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追求的法律体系。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统一而多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包容开放发展的法律体系
内容:目前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基本的、主要的方面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2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法律不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不断完善和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3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4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文化事业的法律不断完善。制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规范、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利义务关系,依法促进就业,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社会保险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5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不断完善。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