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地理 历史
材料三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体验高考】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1929~1930年 类别 烟煤业 金属矿业 制造业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12.3 -6.6 -7.2 -19.1 -18.3 -11.3 1930~1931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2.(2018·天津高考·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5·海南单科·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高考 地理 历史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4.(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5.(2013·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自主预习】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虚假“繁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2.危机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高考 地理 历史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3.爆发
(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问题思考
据统计,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答案 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高考 地理 历史
(1)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岀危机阴影。
(3)破坏性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问题思考]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指导思想: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具体表现
(1)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 (2)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3.最终结果
(1)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问题思考]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感到不满。 【自主探究】
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史料一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整
高考 地理 历史
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史料二 “是胡佛启动了浩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了活干;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境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
[思考]史料二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反映了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自主检测】
1.(2019·南京高一检测)据《美国通史》记载:仅纽约一市,1931年记录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就有2 000起;1932年,纽约《晚画报》报道了一系列饿死人的事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歉收 B.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C.产业结构调整挫伤农民积极性 D.通货膨胀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生产相对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期间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故B项正确。
2.(2019·唐山高一检测)1923—1928年间,美国投机收益指数从100增到了400,而工资指数仅从100增到112。这一现象( ) A.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投机收益指数从100增到了400,而工资指数仅从100增到112”,收入增长缓慢,投资增长迅速,易引发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
3.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坐豪华游轮出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通货膨胀 C.股价暴跌 【答案】 C
【解析】 题干所述的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时股价下跌,股市崩溃导致股票持有者财富缩水的情形。
B.股票上扬 D.银行倒闭
B.凸显了消费的不均衡性 D.导致了失业人数的激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