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地理 历史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答案】 B
【解析】 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故选B项。
5.(2019·南京高一检测)1932年,拿不到养老金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非法占据长达数月之久;来自匹兹堡的失业工人结成摩托车队,到华盛顿游行示威;在爱荷华州,愤怒的农民倾倒了大量牛奶,阻塞街道。该材料说明美国经济危机( ) A.造成金融危机的加剧 C.导致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各种“群体性社会事件”频发,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深,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6.面对席卷全世界的大萧条,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该法案( ) A.反映出当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B.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C.是美国出现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 D.推动了美国经济迅速的走出困境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可知增加关税,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故A项正确。
7.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C.引起了政治危机 【答案】 C
【解析】 “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C项。 8.(2019·滨州高一检测)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是基于( )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B.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D.致使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高考 地理 历史
A.胡佛的措施使人们对西方社会失去信心 B.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端不可消除 C.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日渐萧条
D.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繁荣隐含着巨大的危机 【答案】 C
【解析】 注意时间“1931年”,此时正处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破坏,这正是人们思考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A项人们失去的是对胡佛总统的信心;B项并非当时迫切的问题;D项时间不符,且危机并未显露。 9.(2019·潍坊高一检测)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 ) A.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 B.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 C.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提及的是公共工程的兴建,未提及社会救济,故A项错误;胡佛水坝工程浩大、历时长,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故B项正确;题干提及的公共工程并非工业,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故D项错误。
10.下表是美国总统胡佛任期内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 )
时间 1932年1月 1932年7月 1932年8月 1932年12月
A.胡佛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 B.美国已经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 C.美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有精准预测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故选A项。B项“大规模”、C项“放弃”、D项“精准预测”都表述错误。
11.(2019·赣州高一检测)美国吉尔伯在《美国经济史》中写道:“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二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毋庸置疑,采
措施 签署联邦土地银行法,用以扩大富有农场主的救援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 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 高考 地理 历史
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C.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 D.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 信贷消费过度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是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故C项正确。
12.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起点是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故①错误;美国的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遭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不利于世界贸易的正常发展,也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故②正确;题干中“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本身就是自由贸易体系受阻的表现,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也间接说明1930—1947年国际奉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故③正确;贸易战不利于世界经济,当时世界各国已经密切相连,也不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有3 000多万。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
高考 地理 历史
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主要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自由放任”主义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2)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为加强贸易保护,打起关税战、货币战等,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
【解析】 第(1)问,应注意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归纳特点,而不是将教材中的特点全部列出;主要原因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要理解材料内容并概括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体验高考】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1929~1930年 类别 烟煤业 金属矿业 制造业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12.3 -6.6 -7.2 -19.1 -18.3 -11.3 1930~1931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C
【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
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天津高考·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
高考 地理 历史
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史实的能力。1930年危机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已经爆发,美国颁布的关税法律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使得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扩大。故选D。 3.(2015·海南单科·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D项正确。
4.(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
高考 地理 历史
5.(2013·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答案】A
【解析】观察图表,美国汽车产量在1929年达到最高值,1933年迅猛下降,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经济大危机下,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故选A。B项、D项与史实不符,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时间是在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