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古希腊的代表图案是忍冬草纹、生命树图案。()错误正确 15.我国南方地区人显得矮小些。()错误正确
16.有些动物的特殊结构对于它们的生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错误正确 17.大环境主要指为烘托主题,在画面中添加的花木、椅凳的物。()错误正确 18.老虎行走时因心态紧张,故表现出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动作来。()错误正确 19.亚洲人基本属于欧罗巴人种,外形特点是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发色丰富等。()错误正确 20.中国传统艺术造型特别善于通过眼神表达某种思想或意趣。()错误正确 第一讲 图案概述 一、图案的概念
起源于日本的“图案”词汇,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陆续被艺术界引入中国美术行业,其最初本意是“用意匠的图像所表现出来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在整个图像构建生成过程所产生的拟定式计划方案。中国图案鼻祖雷圭元老师在其著作《图案基础》一书中提到“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统称。”
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
二、图案与绘画的区别 2.1 造型上:不受三大关系、五大调的影响限制;对外轮廓进行了简化、概括、夸张、提炼,内在结构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添加、去除。
2.2 色彩上:不再是对自然色彩的再现,不受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制约,而是注重对自然界色彩的理性概括和总结,并且还可以主观和理性地处理画面整体效果。 第二讲 图案设计作用
图案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好的图案以其精美的造型,合理的构成,美丽的色彩装饰着人们的生活,培养人美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的陶冶人们的情操。它非常广泛地,深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石刻、建筑中的图案 2.2 青铜器中的图案 2.3 陶瓷中的图案 第三讲 构成法则
构成图案,要将图像的形体和色彩的重新安排组织。要安排得体,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组织变化,才能形成美的图案设计。
一、统一与变化 统一指由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图案要素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趋势的感觉。其特点是严肃、大方、单纯、有静感;但处理不当易单调、简陋。 变化指由性质相异的图案要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感觉。如处理得当,显得生动活泼;处理不当,会有杂乱无章之感。 变化与统一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任何一幅作品都由此两因素构成,只不过是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处理变化与统一的要求是相对的。我们应在变化中求统一,求统一中求变化。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可分为均齐式与相对均齐式两类:
均齐式指依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的纹样所组成的形式。均齐式又可分为镜映式与逆对称式、移动对称等。相对均齐指在中心线或中心点)的左右、上下或周围配置不同形(或不同色)均衡分大平式与中国秤(罗马秤)式两种。 中国秤式的均衡,指支点两边力臂不等,形不同,但量相同或近似的形式,这是一种不对称的均衡形式。这种形式较为生动、活泼和多变化,但也较难掌握。
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为音乐术语。图案的节奏是指视线在时间上所作的有秩序的运动。节奏是条理与反复组织规律的具体体现。它是以一个或一组纹样为单位(完全纹、母题)作反复、连续、有条理的排列所形成的。它的组织形式有等距离的,也有渐变的,如渐大渐小、渐长渐短、渐疏渐密、渐方渐圆、渐曲渐直、渐明渐暗、渐冷渐暖等。 韵律借用诗词的术语,是指图案形式的优美情调,在节奏中表现出像诗歌一样的抑扬顿挫、平队起伏。
四、静感与动感 动感与静感是相对的,它们来自于人们的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变化的因素倾向与动感,统一的因素趋向与静感。在构图方面,均衡的构图倾向与动感,对称的构图倾向与静感。在线形方面,曲线趋向与动感,直线趋向与静感,倾斜线趋向与动感,垂直线倾向与静感。在面形中,圆形倾向与动感,方形倾向与静感。在色彩上,对比强烈倾向动,含蓄的倾向静。 第四讲 图案的表现方法
一、平涂法 平涂法是将调好的色彩,均匀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调色时应注意颜料的浓度,太干涂不开,太湿又涂不匀,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画面的效果。
特点:把一切自然现象浓缩为象征作用,排除模仿生,强调图案造型的纯粹性和创造性,抛弃透视法与气氛的束缚,从而以一种稳定的、均衡的、节奏的造像效果塑造新的视觉形象。此法也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是常用的表现技巧,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二、晕色法 是将所需晕色的两种色彩先画到画面上,两色中间可适当留出空间,然后再用一支干净的、略带水粉的笔将两色来回涂抹,直至得出所求效果。也可将两色在调色盘里调好再涂到画面中。这种晕色法的效果有柔和、过渡变化自然、色彩层次多等优点。
三、干擦法 是用较干的笔蘸色,擦出物象的结构和轮廓,它会在画面中出现飞白的效果。
四、刮色法 利用某种硬物、尖状物或刀状物,刮割画面,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的方法。如对袭皮的处理或表现时,常常采用尖状物,沿裘皮纹理适当刮划,能表现出裘皮的蓬松、真实感。由于刮割法对纸张有损害,运用此法时,需考虑刮割的深度与纸张的质地与厚度,避免划破纸张。
五、撇丝法 用毛笔醮好色,将笔头分成几小撮来绘制图案形象的特殊用笔激发。在采用此法时,笔头的分撮与形象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粗细关系密切。
六、薄画法 用水彩、稀释水粉等水分较足的颜料上色后,用清水毛笔染或与另一色衔接,也可依靠水色自然融合。渲染法画出的图案色彩绚丽奇妙、效果明快,适用于画背景或较大面积的纹样底色。
七、厚画法 是使用浓稠、多油的颜色进行画面堆砌。厚涂的颜色可以随时刮掉或覆压。厚涂是有计划地厚堆颜料,目的是突出重点、塑造质感。堆砌而成的三维实体,给作品带来厚实的外观。厚涂技法适用于质地粗糙结实的支承材料。
八、流色法 运用水粉或水彩湿画时颜料的流动性,在颜料干的过程中,各种不同颜色相互浸染,以及颜色随水流而变,产生变换的艺术效果。 九、镶拼法 利用不同媒介进行裁切、缝制、镶嵌、拼接等不通手段,创造出不同以往的视觉艺术,其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没有固定模式,充分反映作者的个人情怀,如珐琅掐丝工艺及点翠工艺等。
十、立粉法首先在底版上置放凸起的线形,然后在画面上涂色的方法。其特点是具有浮雕感。按这种方法制作的线形因粗细有别致而效果各异。细线显得优雅、精致,粗线显得古朴、厚重。使用的材料与工具主要有硬纸板或三合板、由乳胶与立得粉混制的浆料、挤浆工具、水粉颜料等。 第五讲 图案的组成形式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完整性,也是构成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的最基本的单位。单独纹样的构图形式可分为对称式和平衡式两大类。
1.1对称式的表现形式又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
1.1.1绝对对称:依据假设中心线,上下、左右、上下左右纹样形式完全相同,是等形等量的组织结构。
1.1.2相对对称:主要组成部分结构形象相同,局部纹样稍有差异,大体效果仍是对称式,比绝对对称稍有活泼之感。对称式单独纹样又可分为上下、左右、相对、相背、转换、交叉、多面及综合等组织形式。
1.2平衡式:是依据轴线或中心线或中心点采取等量不等形的纹样的组织形式,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求得力的平衡与安定。均衡式单独纹样又分为涡形、S形、相对、相背、交叉、折线、重叠,弧线综合等组织形式。 对称式单独纹样给人以庄重大方、稳定、整齐之美感。 平衡式单独纹样给人以生动活泼富、新颖之美感。
二、适形纹样 指将自然素材变形、重新组织然后纳入一个特点外形中的图案其形式包括(适合、角隅)纹样。 2.1 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外廓形可以是几何形,如圆形、半圆、椭圆、三角形、方形、长方形、菱形、五角形、多边形等;也可以运用某些自然物、人造物的形,如桃形、石榴形、葫芦形、花朵形、扇形等。纹样在轮廓内组织排列的方法较多,可对称,也可不对称。对称的有直立、辐射、转换、回旋等形式。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框内纹样可以是单一的形象,也可由几个形象组合。
2.2 角隅纹样指在带角的形状中和角隅部分装饰的纹样。因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为角适合纹样。纹样的组织排列有对称的与不对称的两种形式。角隅纹样可以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
三、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亦称花边纹样。设计时要仔细推敲单位纹样中形象的穿插、大小错落、简繁对比、色彩呼应及连接点处的再加工。
二方连续纹样广泛用于建筑、书籍装帧、包装带、服饰边缘、装饰间隔等。二方连续的组织骨式变化极为丰富,一般可分为八种不同的排列骨式.它的基本排列骨式可分为散点式、直立式、倾斜式、波浪式、水平式、一整二剖式、折线式、旋转式等八种基本骨式。
四、四方连续 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这种纹样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设计时要注意单位纹样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以免影响大面积连续延伸的装饰效果。四方连续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