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档案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9 9:52: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名词解释

1、档案的收集:档案的收集是接收、征集档案和有关文献的活动。

2、制发档案复制本:是档案部门根据自己的设备条件和利用者的申请进行的,首先由申请者提出所要复制的档案,并说明复制的要求,份数和用途等,然后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加以复制。

3、人事档案的转递:人事档案随着干部任免权限的改变、员工主管单位的变化,要及时转至新的主管部门,这就形成了人事档案转递工作。

4、文本文件:在计算机上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在磁质上生成的文件。

5、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变革情况的参考资料。

6、利用效果登记:是全面、系统地记录档案提供利用情况的综合性登记形式。它既是档案机构纪录、掌握提供利用情况的一种登记形式,同时又是档案机构向利用者具体提供档案时履行交接手续的一种交接凭证。

7、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制作”阶段,即对经统计调查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归类、审核、计算等处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的工作活动。

8、统计选样法:是运用统计学抽样方法,在同质档案总体中抽存部分档案,用以反映该总体全部主要特征的方法。在不可能同时全部保存所有档案的情况下,应用本方法,就能使选出的样本少受主观因素制约而最具代表性。

9、分类排架法:是最常用的排架方法,它完全按照档案实体自身的分类体系、结构,按全宗群、全宗、系列和系列内案卷原有的次序分类典藏(保管)档案。

10、档案统计指标:指标是说明同类社会现象某种数量特征的范畴。档案统计指标则是对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反复出现的具体现象的某些共同特点加以概括而成的基本概念(如全宗、案卷、馆藏、咨询、保管期限等),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现实数量的综合表现。

11、借阅服务:是应用最普遍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它是由用户提供明确的查档调卷线索,而服务人员则据此直接去库房调卷的服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档案人员可以无需了解用户的查询课题和要求,也不需为此特意去进行检索或者只需进行简单的检索,参与程度最浅。

12文件生命周期:从现行文件到历史档案的的整个转化过程。(或表述为“文件从形成到消亡或转化为历史档案永久保存的完整过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文件的制作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文件发挥现行作用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文件的暂时保存阶段,此时文件的现行性已消失,但其第一价值仍居主导地位并还要继续向下阶段运动而具有过度性、中间性;第四阶段是文件的保存阶段,主要具有历史或科学文化价值,应藏入档案馆保存。

13、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形成的,能够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各种文件材料。由于以全宗为单位组成专门案卷,故程“全宗卷”。全宗卷是档案管理活动的档案,也程全宗历史演变情况的真实凭证。

14、档案证明:是档案部门根据用户的询问和要求,证实某重事实在档案内有无记载如何记载而编写的书面证明材料。出具档案证明是一种重要的书面咨询服务方式

15、档案登记工作:在各项日常管理活动中对各种事实、行为的工作记录性登记。这种登记的目的与作用在于对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种种较为重要的事实、行为、现象、数字等进行随时记录,以把握整个工作的进程与状况。 16、电子档案的整理:

17、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齐全完整、真实有效、格式规范、多套保存、经过分类。(p555) 18、归档:是在业经文书处理完毕的文件中,选择尚有保存价值的部分,存入档案室的行为或过程。其内容为:鉴定文件价值,按价值大小整理立卷和移交档案室收藏三部分。 19、档案分类标明(p277~285)

论述题 简答题

1,优化馆藏的一般标准

一 内容标准:从宏观上讲,应当为研究有关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提供较全面的史料;从微观上讲,应当为档案用户提供有关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历史人物的翔实材料。 二 结构标准:各种门类与载体的档案文件,在数量上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档案与资料之间的比例不能失调;馆藏档案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以便客观地反映本地区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 三 层次标准:具有一定的层次与顺序,这也是馆藏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 类型标准:库藏档案的类型应当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以综合性档案馆为例,其收藏档案的门类、形成单位、载体形态等,均应具有多样性。 2,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

一 齐全完整:归档的电子文件应齐全完整,凡是归档范围内的文件均应及时向档案部门移交。

二 真实有效:归档的电子文件应真实有效,文本文件应是最后定稿,图形文件如经更改,应将最新版本及更改纪录予以归档,各种文件的草稿、原稿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归档。

三 格式规范:电子文件存储格式是保证长期可读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能够转换为通用格式的应予以尽量转化。

四 多套保存:归档的电子文件至少应保存三套,其中一套封存,一套提供利用,另一套异地保管。 3,制发档案副本要求

首先由申请者提出所要复制的档案,并说明复制的要求,份数和用途等,然后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加以复制。档案复制本必须和档案原件细致校对,并在边上或背后注明本档案馆的名称,档案原件的编号,加盖公章,以示对复制本的负责。

4,个人全宗与组织全宗中大难发生交叉时全宗的区分

凡以组织或组织成员名义制发的文件正本均应归入组织全宗;个人全宗若认为必要时,可保存副本。不允许将组织全宗中具有双重属性的档案文件抽出纳入个人全宗之中;组织全宗中一般也不保存仅涉及个人性质的文件。但如果个人全宗与组织全宗均不完整且程度有较大差异,可将具有双重属性的档案

5,卡片式检索和电子检索工具的优点缺点 卡片式检索优点: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逐步积累材料,便于增减条目,便于调整条目之间的顺序,复印后可以编制不同的检索工具,质量好的卡片式检索工具比较耐翻检。

缺点:卡片数量多,体积大,不便管理,不便于传递和交流,一般只能内部使用,手工检索时逐张翻检,扫描速度较慢,成本较高。

电子检索工具的优点:存储密度高,检索扫描速度快,可以进行多途径检索。

缺点:前处理和输入工作量大,需要配置计算机和检索软件等,还需要编制检索数据库。

6,大事条目的编写要求:大事记述需一条一事,不可将几件事放在一个条目中综述。大事记述文字简明。大事的记述要注意将其始末因果交代清楚。编号大事记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注意观点的正确。编写大事记可在客观记述的基础上作适当评价。

7,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含义及特点 它是由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编制的,供全国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鉴定档案时通用的保管期限表。 特点:概括了全国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普遍产生的文件及其保管期限,具有通用性,是确定全国各个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材料保管期限的标准和依据。是制定其他各种保管期限表的依据。 8,概述哪些文件应列入旧档范围

9,为什么要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对档案文件的分类和标明(p279)

《中档法》的编制原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分工为基础,并结合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中档法》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实际出发,在统一编制原则和标记制度的前提下,以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表、新民主主义档案分类表、民国档案分类表、清代档案分类表。这四个分类表既是独立的并各司其职,又是《中档法》有机体系的组成部分。

10,全宗内档案分类的基本要求

1 分类应从全宗内档案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管理的现实需要出发。

2 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结果应反映全宗档案的客观情况,维护历史的本爱面貌,应具有逻辑性,以便于管理和实际操作。

11,电子档案利用的特点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特点:1 复用性好及其说明 2 利用服务形式多样 3 系统依赖性强 4 便于传输

注意的问题: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制定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加强电子档案信息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2,说明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

全面地为档案用户服务,及时地为档案用户服务,准确地为档案用户服务,有效地为档案用户服务。 13,档案文摘汇编的主要特点

1 文摘言简意赅地揭示文件的主要内容,文摘汇编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利用者可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信息。

2 文摘具有引导利用的作用,利用者可借助它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档案原件,有针对性地查阅利用。 3 它的编辑出版形式多样,可及时报道各种文件中的最新消息。 14,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档案要求

1进档案馆应按全宗整理,保持全宗完整性。

2进档案馆必须是经过鉴定的、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 3有关资料和检索工具,应随同档案一起移交。 4 清点核对。

15,档案管理系统具备哪些功能

档案管理系统是人们为收集、处理、输出档案信息而建立的人工系统。具备如下功能:(1)输入功能,从外界筛选、收藏(输入)档案文件(信息):(2)存储功能,妥善保护和贮存藏入的档案;(3)处理功能,对档案信息进行实体控制和智能控制,使之形成有序结构:(4)输出功能,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5)反馈功能,通过反馈机制,及时纠正系统运行中的偏差,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16,档案馆收集档案的特点

档案馆的储量是有限的,且收藏档案是有分工的,不能将社会上一切应长久保存的档案都收藏进来,故必须在档案室已作鉴定的基础上作再次鉴选。其特点为:(1)往往以全宗为鉴选单位,即从宏观角度考虑某个全宗有无存入档案馆长久保存的价值;(2)必须同时考虑档案全宗的组建、划分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收藏档案的成分和范围以及复本率等;(3)必须全面考虑库房、设备、人力、财力等因素,在人、财、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收藏最重要的档案;(4)适当顾及社会公共关系,因为公关状况良好,才更易于从社会各方面收藏真正有价值的档案。

17,整理档案为什么不能按照偶然性的需要和人为联系随意分合

整理档案只能按文件的历史(有机)联系进行。(1)从档案的形成特点看,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必然有着与这种过程相吻合的有机联系。整理时保持这种联系,就易于反映历史原貌,向人们提供珍贵的原始凭证和信息。(2)这样,也便于利用文件形成时的原基础。(3)从利用规律看,档案之所以对各种用户有用,是因为它所记录的活动过程与各种事物有关。日后的用户正是从这一角度需要利用这些档案,故依据与这种过程相吻合的历史联系整理档案,就便于大多数用户利用。(4)原本比较分散的档案文件也只有如此组成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显示其真实的价值并可便于鉴定。

18,组织全宗的构成条件

1 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2 设有会计单位或独立的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3 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19,档案展览形式及特点 (1)类型

长期性展览:一种长期档案展览通常在档案馆内设立长期的较为固定的展厅,全面、系统地陈列馆藏中反映国家、民族或一个地区及档案馆自身发展情况及其物质文件。 短期性展览:一种短期档案展览档案馆根据有关工作需要举办反映某类价值和有关事件专题或人物有关内容和成分。 (2)形式

1、固定展览:即传统的实地展览,一般在档案馆内举办。

2、网上展览:网上档案展览以其形式独特、受众多、影响广泛、随时方便人们网上浏览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和传统形式上的档案展览相比, 网上展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观看也不受时间限制。

3、巡回展览:巡回展览特别方便于生活在中心城区以外的观众、也适用于在公园、闹市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 同时还适用于与展览有直接关联的工厂、社区、学校以进行专题教育活动。 (3)特点

20,说明全宗编号的要求与方法

要求:1 唯一性或专指性;2 系统性或连续性;3 方便实用。 方法:1大流水编号法,2体系分类编号法,3分类流水编号法。 21 档案价值的鉴定标准 (一)档案属性标准

1.档案的来源标准 2.档案的内容标准 3.档案形成的时间与时效标准 4.档案的形式特征标准 (二)社会需求标准

1.社会需求方向 2.社会需求面 3.社会需求时间 (三)相对价值标准

1.相关档案的保存状况 2.保管条件和费用

搜索更多关于: 档案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的文档
档案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z20j3rkjo7b3ef98ne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