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外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模式借鉴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3:09: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日本医疗诊所数量不断增加,占据较重要地位

日本医疗服务体系中,诊所占据较重要地位,数量从1950 年的43827 家增长至2010 年的99824 家,且绝大部分为私立诊所。日本的私立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到重要的初诊和转诊作用。1994年日本《医疗法》规定原则上如果患者没有诊所医生出具的介绍信直接到大型医院就诊,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甚至被院方拒绝。这项制度推出后,彻底改变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日本医院病床使用率高。日本医院病床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医疗服务整体体系运营效率较高。

2、德洲会医疗集团:日本医院精益运营管理的典范

日本德洲会医疗集团(Tokushukai Group)创立于1973 年,经过40 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日本最大的私营医疗集团之一,旗下拥有66 所大中型医院在内的260 多家家医疗机构,近19000 张床位,2 万多名医疗工作者,2500 多名全职医师。

德洲会医院集团是日本医院精益运营管理的典范。其精益运营关键成功要素包括:

信息量化管理:独特的“晨会制度”,各医院每日将运营情况汇报到总部,再由总部汇编后下发各医院。每早医院开诊前,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集中汇报各部门情况,并了解集团各医院前日运营状况及自身排名。通过医院信息的双向及时准确反馈,对各医院及科室运营实行量化精益管理,同时增强员工工作压力与动力。

成本控制:实行集团化统一药品、器械及耗材采购,成立统一人事管理中心、检查中心等,降低成本,提升病床使用率。

科技投入: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与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质量与患者体验。广覆盖:通过中心城市医院输血地方医院的经营方式,大城市的中心地区医院的收益投入到偏远的岛屿,支持较偏远地区医院的运营,增加覆盖面,长期步入良性循环。

人才培养:向员工提供规范的医师培训与持续教育,国内外先进医学机构学术交流。

六、新加坡

1、新加坡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新加坡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均位于国际较高水平,其采取的是医疗保健储蓄制度。一方面实现基本全民覆盖,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实行较高额度的补贴,保障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基本权利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则更多依赖自身的医疗储蓄进行就医,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同时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鼓励和培养了私立医疗机构的成长,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新加坡医疗改革之前实行的是与英国类型的国家医疗服务制度,公立医院占据主导。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峻,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政府意识到政府过于严格监管和低效的公立医院制度需要变革,政府开始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1977 年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医疗保健储蓄制度,政府、医疗储蓄和个人共同承担住院医疗费用。

第二阶段,20 世纪80 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对公立医院进行集团化和公司化改革,增加医院之间的竞争,1983 年,政府颁布国家健康计划(National Health Plan),包括四项指导原则:患者自由选择,更高的患者费用自付比例,鼓励市场竞争,以及为无法支付医疗费的人提供政府财政支持。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在经历了80 年代的市场化改革以后,新加坡政府开始重申对政府医院的指导,希望通过对加大对医院的经营指导来控制因竞争引起的成本上升;到90 年代后期为止,政府对医疗保健市场的运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开始采用更加微妙的工具增进控制和竞争。并于90 年代末20 世纪初,成立了国立保健集团(NHG)和新加坡保健集团(SingHealth),通过医院聚群化改善由单个医院竞争所引起的资源浪费。 1)新加坡卫生费用支出及GDP 比重稳定上升

新加坡卫生费用从1995 年的12 亿美元提升到2011 年的112 亿美元,占GDP 比重从1995

年的1.5%提升到2011年的4.6%。

新加坡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主导,私立医院亦得到发展。2012 年新加坡医院数量为31 家,病床数量为11853 张。其中,公立医院占据主导地位,医院数量和病床数占比分别为53%和77%;私立医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占比分别为47%和23%。

2、来福士医疗集团:新加坡的国际性医疗集团

新加坡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仍然占据主导,但公立医院集团之间充满市场化竞争,运营效率高;同时,私立医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产生了来福士医疗集团(Raffles Medical Group)这样的国际性医疗集团。

来福士医疗集团创立于1976 年,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是一体化的医疗集团,为患者提供基础医疗、专科医疗和护理服务,拥有超过70 家诊所,于2000年在新加坡上市。2001 年来福士医院在新加坡开始运营。

2005,来福士开始通过旗下控股公司International Medical Insurers介入健康保险金融产业;另外,来福士还拥有自己的医疗消费品部门,专门研发经销药品、维生素以及医疗检测器械

国外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模式借鉴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z3547boqb9pugm7qnnb9acj39qq6000ehk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