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第2课时)课后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0:07: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一)教材第54页思考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教材第57页思考

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行产气。“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经济体系。

(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1

A级 抓基础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 D.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解析: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广布;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答案:A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回答2~3题。

2.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3.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2

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第2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置、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第3题,东北地区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黑土的冲刷和湿地的破坏。

答案:2.B 3.A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家庭农场为主

5.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第4题,“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国有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第5题,盲目毁林开荒和增施化肥、农药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这是发展沼气的限制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玉米进行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是有效措施。

答案:4.C 5.C

2014年8月8~10日,第六届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黑龙江加

3

格达奇举行。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读图,回答6~7题。

6.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 B.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 C.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D.灌溉水源便利

7.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解析:本题组以蓝莓生产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及该种农业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和发展方向。第6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蓝莓主要生长在东北三大农业区中的林业和特产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广大,所以有利于蓝莓大面积推广。第7题,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链的延伸反映了特色产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答案:6.C 7.C

B级 提能力

下列两幅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4

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9.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该地以沼泽地为主,随着北大荒开发的进行,沼泽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会导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第9题,目前可以采取有计划地退耕还沼,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8.A 9.D

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 C.黄淮海平原

11.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B.塔里木盆地 D.太湖平原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两年三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第11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使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答案:10.C 11.C

1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

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第2课时)课后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z3um33ruu670et7c26i4qfr01784a016i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