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试题: 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A 自然资源,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5大资源。B 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综合。
2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A 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B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得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3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4化学沉淀与溶剂萃取:A 化学沉淀 chemical precipitation投加化学剂,使水中需要去除的溶解物质转化为难溶物质而析出的水处理方法。B 溶剂萃取,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
5循环经济与“3R”原则:A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模式,整个系统只产生或基本不产生废物,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B 3R减量化(reduce)减量的原则是针对输入端,旨在减少物质和能量流量。再用(reuse)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循环(recycle)通过把废弃物再变成资源以减少处理量。
6“三同时”与排污收费制度:A 所谓“三同时”制度,是指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排污者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7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A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子所作的限制性规定。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子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8绿色贸易壁垒与清洁生产:A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从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料与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及消除废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生产活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简答题
1简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P214 所谓的迁移就是各元素在土壤中的转移和再分配,主要分为溶解迁移、还原迁移、螯合迁移、悬粒迁移和生物迁移(见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迁移转化)。
2简述固体废物的含义,特点及处理处置原则:
A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
B特点,1、直接占用并具有一定空间2、品种繁多,数量巨大 3、包括了有固体外形的危险液体及气体废物。
C处理处置原则,1无害化,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时将固体废物经过相应的工程处理,达到不影响人类健康和不污染环境的目的;2减量化,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量;资源化,是指采用工艺技术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3简述主要气象因子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的影响:
A 动力因子,动力因子主要是指风和湍流,它们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稀释和扩散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其他一切因素都是通过风和湍流的作用来影响扩散和稀释的;
B 热力因素,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而大气的稳定度又影响湍流的强度,因而,大气污染程度与温度层结有密切的关系;
C 气象状况,当出现逆温天气时,大气异常稳定,因此,在逆温层内大气的垂直运动受阻,大气的对流运动很弱,处于逆温层的烟气等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因不易扩散而造成大量积聚,使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变差,严重时甚至形成污染事件。辐射和云影响大气稳定度,进而影响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D 地理因素1下垫面的影响(地形和地物)2山谷风3海陆风; 4简述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5试述天然生物净化系统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应用条件:
6分析比较姚志麟指数和内梅罗指数的特点,内涵,实质:
综述题:
一、某城市的地下水有机污染严重,现欲对其进行治理,谈谈你的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 二、欲对某工业废水进行治理,试从实验和模拟的角度谈谈你的思路和看法: 补充:论述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形成机理、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提出防治对策。
2
2007年试题 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A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综合。B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如城市,农田,工厂等。
2光化学烟雾和酸沉降:A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它是不合理的燃烧所产生的NOx和HCs等污染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物。B酸沉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气流作用下迁移到地面的过程。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湿沉降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雾、冰雹等各种降水形式。最常见的就是酸雨,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A 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B 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意即最高人口。
4清洁能源与洁净煤技术:A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B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5污水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A废水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B 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6土壤污染与土壤自净能力:A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和土壤肥力下降,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B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7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A指各种形式的生命之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种生物所拥有的基因和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B生物安全, 即生物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动态安全过程,是指在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水平上皆处于不受威胁的安全状态。
8污染物的联合作用与协同作用:A污染物的联合作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 ,称为联合作用。
补充:1、相加作用:即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其联合作用所产生的毒性为各单个物质产
1
生毒性的总和。 2、协同作用: 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 3、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其结果每一种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作用的毒性反而减弱,其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单个化学物质毒性的总和。4、 独立作用:各单一化学物质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部位及其机理均不相同,联合作用于某机体时,在机体内的作用互不影响。但常出现一种有毒物质的作用后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使另一种毒物再作用时毒性明显增强。
9环境噪声与等效A声级:A环境噪声,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生活,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声音称为环境噪声。B等效A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的噪声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A声级,它是一个相同时间T内与起伏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态的A声级。
10人居环境与景观环境:A人居环境,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居住环境是指以住宅为中心的区域环境,包括地理环境,住宅环境及室外周边环境。)b景观环境,是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美学价值。
简答题:
1简述人类文明进程中各主要阶段的环境问题及其特征:原始社会,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以知识竞争为核心的现代文明时期。(扩展) 2简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见04年试题)。
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 水文,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十分紊乱。
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交通工具、尤其是工业“三废”,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补充:一、城市环境特点:1、城市人口数量和密度较大。2、城市环境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3、城市环境限制因子多,人与自然、城市和周边地区矛盾集中。4、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
二、城市化是指:1、工业化导致人口迅速增加2、单个城市的地域的扩大及城市关系圈的形成和变化3、形成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组织结构和文化4、拥有现代化城市管理系统5具有一定的流动人口。
3简述硫氧化物在大气中化学转化作用的类型及机理:(1)SO2的均相氧化:二氧化硫在洁净的空气中直接光氧化的速率很低,但在污染空气中,同氧化性强的官能团如HO2-,HO-和CH3O2-相遇时,氧化速率大大提高。(2)SO2的多相反应:这类反应涉及气相与液相或固相的反应,以下三种多项反应机理对大气中二氧化硫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A水滴中过渡金属的催化氧化:在大气中含有气溶胶水滴,当其中含有Mn2+,Fe3+等离子时,氧化生成SO42+的速率增大,Mn2+与SO2发生络合催化作用。bSO2被碳粒和其他颗粒物吸附发生表面催化氧化:Fe2O3,Al2O3,MnO2等金属氧化物和活性炭比表面积大,易吸附并催化氧化SO2。cSO2在液相中被由NOx和碳氢化合物光氧化作用生成的O3和H2O2氧化。
4试比较河流污染,湖泊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点:(河流污染特征)①有机污染,如生活污水、造纸与食品加工排放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石油工业排放的含酚、氰化物的废水。这类废水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造成河流黑臭,同时含有各种病原体,易造成疾病传播;③重金属污染,常发生在采选、冶炼与排放的废水中,引起Zn、Cu、Pb、Cd、Cr、Hg、As、Mn、Fe等在河流中浓度升高。进入河流中的重金属因吸附而与颗粒物共同沉积于河底,使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