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学案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2:43: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经济生活学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一、知识结构图】 商 品 货 币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了解)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了解) 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理解) 本质:一般等价物(理解)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理解) 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含义: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了解) 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货币符号,只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了解) 第 一单 元 生 活 与消 费 神奇的货币 纸纸币发行量的确定: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了解). 币 信用工具——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和优点(了解)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了解) 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了解) 外汇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了解)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多变的价格人民币外汇牌价:100单位外币兑换成多少人民币(了解)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与求,价格下跌(理解)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了解) 价值与价格关系:决定价格(理解)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理解)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理解)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理解) 价格变动的影响(理多 消费的类型:(了解) 树立正确 消费心理的各种表现: 彩【二、基础知识归纳】消费结构:含义、变化、恩格尔系数(了解) 的消费观 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的消 一、货币费(一)、商品 1、商品的产生: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2、商品的含义: 思考:阳光、空气是商品吗? 别人送的笔、农民自己吃的粮食是商品吗? 注意: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3、商品的基本属性: 和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 注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劳动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3)两者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注意: 价值是人类劳动的耗费,是抽象的东西,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具体的物质上面,由使用价值作为其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耗费再多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 思考:①不同的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 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吗? ③为什么商品生产者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二)、货币

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了解)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 充当 , 标志着货币产生。

思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货币”—马克思 判断: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思考:货币与其它一般等价物有何区别? 典型题例:货币与一般等价物质区别是( )

A.货币可以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则不是 C.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D.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2、货币的含义: 3、货币的本质:是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 与 两大基本职能。

思考:一支标价为2元的圆珠笔与用2元钱购买一支圆珠笔,货币分别执行什么职能?货币在执行这两种职能时有何不同?

(1)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但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思考: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吗? 4、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货币符号,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5)通货膨胀的含义: 主要原因: 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判断: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思考:如何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典型题例(2004年江苏政治卷)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 )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通货紧缩的表现:

(7)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如下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二)信用工具与外汇

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是具有 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 、 、 、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 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思考:外币等同与外汇吗?

外币不等于外汇,外汇能够用于国际间结算,外币不一定能。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外汇的主要职能是国际结算。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 ,是两种货币之间的 。 注意:外币、外汇和汇率不能混淆

(3)人民币外汇牌价: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多少人民币

思考: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 (外币还是人民币)汇率升高, (外币还是人民币)升值。或者说(外币还是人民币) 汇率降低,表明(外币还是人民币) 贬值。

反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减少,说明 (外币还是人民币)的汇率降低, (外币还是人民币) 贬值。或者说

典型题例近来,有些外国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呼吁中国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力压人民币升值。假设人民币升值,则意味着:

①每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②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 ③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 ④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典型题例(2006年上海政治卷,15)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使

A.出口商品的获益增加 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C.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增多 D.同样数量的人民币能进口更多的商品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

①人民币升值,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值钱了,可以在国外购买更多的商品,出国留学 费用相应地降低,中国的外债也相应地减少。

②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对我国相关企业的利润、就业等产生冲击。

③当前,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数量不断增加,即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人民币升值。但这种升值是我国自主决定的。

④西方国家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此,要明确:汇率问题是一国经济主权范围内的事,理应由我国自主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必须坚持渐进、可控的原则,短时期内汇率的急剧变化会严重损害我国的经济安全,也会影响世界金融的稳定。

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从起源看,货币是 ;从本质看,是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学案教案 的文档
高中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学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z72i4q2cm17c19373fh7l7tx29ybm00g3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