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难度曲线和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答案只让考生答是慢或是快,造成猜测得分,无法对考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2) 测量超过限度
该情况是指试题的深度超过了考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例如1992年的一道题:
下列哪项生理活动是由脑神经直接支配的?
A. 心跳加快 B. 汗腺分泌 C.皮肤血管收缩 D.促进胃肠运动
(答案:D)
该题中,A、B、C三个选项的内容是由交感神经支配的,只有D项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脑神经中的迷走神经含有副交感神经的成分,然而中学课本并没有明确交待。该题的难度值为0.127,选择 D项的考生的该卷平均分为区分度为53.63分(优秀生)。他们之所以选择了正确选项,除了有的教师讲过之外,那便是利用了逻辑排除法。显然该题超出了应测量的范围。但是如果将题干的设计改为:“下列哪项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该题是不超出测量的范围的。
3)测量的偏离
测量的偏离是指试题内容偏离了测试的目的,或我们平常说的出了偏题。
例如,1989年的一道 题:
单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是: A. 16个 B. 10个 C. 8个 D. 20个
该题虽然没有超纲,但统计结果表明,难度为0.19 ,区分度为0.08。难度曲线如下:
36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由于该知识并不要求记住,所以考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只能乱猜,造成测量的误差。
第七讲 生物学试卷的编制
一、试卷蓝图的编制
1 编制双向细目表
不同性质的考试对试卷编制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了使一项考试成绩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在组卷前应在对考试的目的、要求十分明确的前提下,由教师们共同讨论确定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分数分布、题型的选用以及难题比例、认知层次比例等因素后,需要编制具体的双向细目表。往往该项工作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受征题情况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在诸多前提确定的情况下,双向细目表可以编制出多种样本,因此它是动态的。
通常的双向细目表有两个维度,横向为能力层次,纵向为知识内容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和方便可有多种格式和填写方法。在学校的成绩考试中,教研室的教师们应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在此前提下,才可推行教、考分离,否则使用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果就缺少准确性。
二、确定试卷的能力构成
见“《大纲》高考能力要求解读”
见《2007年生物命制说明》
37
三、确定试卷的难度构成
每份编制好的试卷需要有一定适宜的难度值,而试卷的难度是由不同比例的难、中、易题目构成的。
试题的难度范围的确定,由于学科的不同划分方法不尽相同。对生物学而言,我们将大于或等于难度值为0.7的试题定为容易题;,大于0.4且小于0.7的试题定为中档题,小于或等于0.4的试题定为难题。
近年试卷平均难度值为0.55,波动范围在0.45~0.65。试卷中试题的难、中、易分数比例约为1:6:3。但是每年的比值相差较大。
以2007四川卷为例。
见《2007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题评价分析报告》。
第八讲 命题的技术要求
见《命题的技术要求》
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