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 7. 1.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2.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3.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 5.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 16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课后记: 教学反思: 课题 教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 准备 教学内容: 听《雨滴》;唱《雨中》。 钢琴、电脑、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17
第七课 雨 花 课型 新授课 个性化 设计
5.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 1. 2.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 (2)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教学反思: 课题 教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 准备 教学内容: 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
18
第七课 雨 花 课型 新授课 个性化 设计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2.出示教学标题—— 3.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雨前的宁静)4.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2.3.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 课后记: 教学反思:
19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