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游戏有哪些特点?
2、针对幼儿游戏的特点,作为教师怎样有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 (二)新课内容
第一节 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
导入语
想要利用动机规律来促使幼儿从事某种活动,首先应了解动机的含义与基本结构,幼儿所具有的不同的动机类型等。 一、动机及其作用
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2、动机的主要作用
①激活作用 ②指向作用 ③维持作用 二、需要、诱因与动机
1、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2、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1)需要、诱因共同决定个体的动机
(2)在统一的动机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第二节 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种类
1、学习动机的含义——是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 2、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认知动机 附属动机 自我提高动机(美国 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的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
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概括来说有:①、内部——幼儿自身(成功的满足感)
②、外部——教师、 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的趣味性等等 ③、需要的满足 解释:
1、学习任务的特点:A、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有关。
B、与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有关。 C、与学习任务的明确性有关。
2、教师的行为与态度 3、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A、1908-1970)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见下示意图)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 美 的 需 要 求知和理解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13
爱与归属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以上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三节 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方法(措施)主要有:(怎样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2、设置问题情境。
3、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4、给予积极反馈,使幼儿有成功体验。
教师总结本章重难点知识,讲解课后思考与练习中难解问题。
本章作业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3、动机的种类有哪些? 4、学习动机的含义?
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哪三种学习动机类型?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哪几层? 7、P58第5条
8、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哪些?
9、影响幼儿的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学后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配合教师授课,并且能跟随教师引导掌握学习方法,理解重难点知识,课堂气氛较好;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还算可以,但存在有一个问题: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对这个问题,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希望在下次上课时,作为复习内容加以阐析。同时,针对第四、五章的知识学习,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就四、五章内容进行一次小测。
第六章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
教学目的
1、掌握运动技能的含义及其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2、明确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及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3、掌握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指导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哪几层?
14
2、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哪些? (二) 讲授过程
第一节 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
一、运动技能 1、含义
——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2、分类:
A、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 B、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 C、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 D、徒手型运动技能与器械型运动技能。 二、运动技能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体格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1、促进认知发展
2、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要求自学)
通过《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图表来学习幼儿身体运动技能,如:走、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及手部运动技能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幼儿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
一、定向阶段 二、模仿阶段 三、整合阶段 四、熟练阶段
一二阶段实际再现出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做出所看到的动作); 二三阶段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个别动作一体化); 三四阶段动作协调准确(完善化、自动化)
第四节 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一、保教合一,科学养育幼儿。
二、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章作业:有人认为,尽管幼儿缺少运动,但他们在身高、体重、认知等方面仍会有增长,有没有运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不太重要。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评价?
15
教学后记:本章知识不作重点,其知识易于理解,学生学习难度不大,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轻松,列举事例较多,学生兴趣所在,教学效果较好。
第六章 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
教学目的
1、明确“认知、智力、知识、智育”几个关键词的概念。 2、掌握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 3、掌握智商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
教学重难点
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及智育的心理依据有效措施。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运动技能对幼儿具有什么作用? (二) 新课内容(出示预习提纲)
1、认知的概念?
2、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3、在幼儿阶段,智育的目标是什么? 4、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怎样?
5、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在教学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遗忘? 6、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7、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果幼儿有这方面的表现,你应该给予什么建议,可通过哪些方法治疗?
(三) 讲授过程
1、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2、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3、在幼儿阶段,智商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4、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简单来说归纳为三个环节):(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应用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那么,根据这个规律,防止遗忘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