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1:22: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的看法,强化他们诚实守信的道德信念。 4、作业设计和课堂总结 作业设计模板:

① 学生自己任选一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眼中的XXX.(比如是画画、照片、视频等,尤其是针对风景类材料时易采用)

② 观察XXX,仿照课文写作方式写一篇观察日记/小短文。(针对说明类的素材采用)

③ 通过阅读XX课外读物,寻找自己喜欢的XX,下节课分享给同学。(针对说明类、寓言故事类素材采用)

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编一个XXX短剧。(针对寓言故事类的素材采用)

课堂总结模板:

①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② 学生踊跃发言,纷纷表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③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修辞手法,…… 5、板书设计

提纲式、对比式、图表式、脉络式、总分总式、形象图解式、图示式

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导入

采用情境导入法。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两组图片,一幅图片森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另一幅图片中只有光秃秃的山,一片死气沉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在这两幅图中的哪里生活?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第一幅。

教师总结引入: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在第一幅图中生活,但是如果我们不爱护我们的环境,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第一幅的生活环境中。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老师对重点词汇进行提问,如锋、犁、咆、哮等字的字音,检查同学们在斧头、裸露、咆哮等词语的书写。

(2)老师提问,文章描写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同学2人之间互相讨论,总结得出文章描写了一个村庄的变化变迁。 2、精读课文,体味情感

(1)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学生再次阅读,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得出村庄的变化是从穷——富——消失。那么除了村庄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树从多——少是由于人类砍伐所造成的。

(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请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讨论,老师指点请学生先思考斧头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次的含义是什么?结合上下文来想一想最后一段话的意思。同学们通过讨论,抓住上下文,理解斧头之前是致富的工具,同时也是破坏大自然的刽子手,及时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汇报总结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我们依靠斧头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大自然母亲,那么势必会被大自然惩罚。

3、熟读回顾,迁移应用

(1)情感体悟:同学们,这个村庄消失了原因是什么啊?学生得出是因为不注意保护树木,导致洪水泛滥。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请学生集思广益提出保护自然的措施。

(2)联系生活实际,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呢?同学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保护自然从身边做起。 4、小结作业

(1)回顾课文,同学们学会了哪些道理呢?(教师小结: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我们热爱地球母亲,地球母亲才会热爱我)

(2)作业:A把今天学会的道理讲给爸妈听。 B观察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标语口号,积累下来下节课分享。

综合素质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材料分析:什么是国民素质。 ②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材料分析: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一视同仁,不过分关注个别学生。 ③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材料分析:五育并举,知识传授与实践相结合,三好生,均衡课程设置。 ④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材料分析:教育内容上发挥学生特长,教育方法上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⑤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教育创新、发散思维。 二、实施素质教育

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 面向全体学生 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④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⑤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②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⑤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主体多元、内容综合化、过程动态化、方式多样化)。 ⑥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新课改的教学观

①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材料分析:教师听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②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材料分析: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③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材料分析:容错教育,重视非预期结果。

④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材料分析: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第二节 学生观

新课改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顺序性(发展过程不可跨越,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能一刀切)。

不平衡性(速度,关键期)。互补性(身心、身身互补,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②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材料分析:教师看到学生可以进步,能够改正错误。

③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材料分析:教师要原谅学生错误。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 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材料分析:因材施教。

③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材料分析:把孩子看做孩子,不能以成人的角度考虑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材料分析:教师尊重学生。

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材料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③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 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二、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材料分析:教学方面要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育人方面要到的培养、情绪情感。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材料分析:建设者是指从有到优、改进现有课程,开发者是指从无到有、开发新课程。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材料分析: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撰写研究论文。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材料分析: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第二章 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

1、依法执教:爱党、爱国、守法、言行。 2、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课。

3、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严要求耐教导、不歧视体罚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严谨治学: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改进教育方法。 5、团结协作:尊重同行、互相学习、关心维护学校荣誉。

6、尊重家长:主动联系家长取的支持与配合、宣传科学教育思想。 7、廉洁从教:不利用职权之便牟取私利。 8、为人师表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爱党、爱人民、守法 材料分析:侵犯学生权利、不能胡说八道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诚恳敬业、乐于奉献、认知备课上课 材料分析:认真负责、努力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备课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不歧视体罚学生

材料分析:尊重学生、不侵权、平等、保护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材料分析:教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品的创新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对自己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同事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材料分析: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家长、廉洁从教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更新知识结构、钻研业务 材料分析: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更新知识、

反思反省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zevh0bha73ef8l940oa3cwgi893hn006es_1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