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集体意识 增强班级凝聚力
[摘 要]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建立良好班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凝聚力,才能使学生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组成一座坚实的班级堡垒。
[关键词]班级 集体意识 凝聚力
初中阶段是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时期,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时期,是人生智力才能发展最佳的时期。而班级就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学生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就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学生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一起长大,走向社会。[1]所以,一个班级建设的好坏,就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培养集体意识,凝聚班级力量,是培养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多年来,笔者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班级中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产生向心力
班主任,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威信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2]否则学生是很难与他积极合作。因此,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这种威信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它是取决于班主任知识是否丰富、能力是否超群、人格是否高尚等,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
例如2005年刚接初一(3)班,我首先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展示才华,从而使学生对我有信心,觉得跟着我三年肯定可以在中考取胜。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学生不会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心悦诚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具备真才实学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其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处事的楷模,此所谓“身正人之范”。班主任是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所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班级具有了向心力、凝聚
力,进而就具备了战斗力。
二、建设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只有每个学生都从主观意识上要求进步,这个集体才能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爱班好学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14年来,我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每次接新班都精心策划,塑造崭新的班级形象。
刚接初一(3)班,就向全班学生宣布———
班训: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班风:多为三班争光,不为三班抹黑
学风:勤奋、合作、创新
并且让每位学生写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激励、警示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及时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思想。班级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教育内容,注重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推动班级这艘大船扬帆远航。实践证明,采取这些措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每月的文明班、先进班集体、学校运动会的精神文明奖、运动会第三名、文艺表演第一名、艺术节总分第二名、先进班集体等荣誉就是努力后的可喜收获。
三、强化行为习惯养成,培养自律、自理能力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近年来,为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我重点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管理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礼仪、劳动和学习等各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律、自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与学的任务。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课堂质量是学习的保证。对于每学年入学的新生,我首先规范学生坐姿;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要求学生发言站端正、声音响亮,吐词清楚。其次,学会聆听,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例如抽学生说出校会的要点,如答不出,就表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经过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习惯逐步养成,增强了自律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这就是以行为教育促进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理能力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3]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潜在优势,以提高班级日常管理的效率。例如值日方面的工作,为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总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尝尝当官(报告当天的学习内容、清洁、纪律、出勤以及戴红领巾情况等)的滋味。这样,每个学生既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又体会到日常“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否则你当值就不会有人服你。这种身同感受的方法更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服从班级管理,更能激励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集体意识”的确定。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自律、自理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培养出一批有工作能力的小干部,也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班上同学生病了,有人关心呵护;同学有学习上的困难,有人伸出援手;同学摔伤了,有人主动扶持。无论班级内同学间的捐助,大队部号召捐款、捐书、捐物支援汶川灾区,还是日常的志愿者服务等
活动,我班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充分体现了学生关爱他人、热爱集体、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
四、厚爱“学困生”,增强凝聚力
我校位于城郊,在我所任的教学班中,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是少数,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是群体中的多数。我们如何对待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关系着教育者是否能面向全体,是否能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以爱推动教育。在处理学生纠纷的过程中,摘掉有色眼镜,让所有当事人都有说的机会,层层剥茧地分析问题的症结,从而理性地做出判断,令众人心服口服。一旦遭遇困难,可以让学生法庭进行裁决。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平等和民主。多给予他们鼓励和适时的辅导(千万别天天这样做,否则他们会觉得这不是辅导而是留堂),允许他们有选择地学习,从而过度到好学、乐学。只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