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结合小说原著分析其意义。 【答案】(1)周进
(2)示例:①赏析;周进在贡院撞号板、满地打滚、哭了又哭,这一细节活画出周进疯狂痴迷的精神状态。意义: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表达了对这类读节人的嘲讽与可怜,也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痛恨和批判。②赏析:严贡生吃完云片糕后,故意不来查点,并装看不见。这一细节表现严贡生的阴险狡诈。意义: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品行恶劣的读书人形象,鞭挞了那些虚伪无情、贪图名利及借助功名横行霸道的读书人,也批判了腐朽的科举取士制度。 【解析】
【详解】1.《儒林外史》文中描绘了命运相似的“二进”,范进和周进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他们都是抄出身贫寒,暮年得第都是除了八股之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度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
2.《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细节描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讽刺手法。不管是外貌、动作,还是语言、神态,作者总能抓住那最有表现力的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周进在梦寐以求的贡院考房,“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里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内心酸苦绝望与希望倾泻无遗。作者设置了让周进看见贡院的号板而撞到的情节和细节,是对热衷功名者的讽刺。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
第六回中,严贡生取出一方云片糕来吃,剩下几片,“阁在后鹅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而当掌舵驾长“左手扶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到嘴里了”,严贡生先是“只作不看见”,直到“船拢了马头”,他便“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还明知故问地询问四斗子:“我的药往那里去了?”他明明是想不给人家船钱,却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价值“几百两银子”,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这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将严贡生装模作样、哄吓诈骗,无赖欺压的本性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鞭挞科举制度。
三、(17分)
6月份为“美,就在身边”学校主题活动月。你所在的9年级5班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发现美、颂扬美、践行美。请完成下列任务。
10. 在“古城寻访美”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据此写出你的发现。 古城青州的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美在__________________。
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川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浸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
(选自梁衡《青州说寿》)
我站在云雾飞扬的云门山顶,能望到对面同样云雾飞扬的驼山,驼山下就是唐时的龙兴寺,寺上的瓦,金黄一片。想起青州博物馆的石佛,喜欢金石的清照必是欣赏过的,那些佛大都笑着,人们称其为“青州的微笑”。清照在这种微笑里生活了二十年。金兵来前,四百多尊石佛,被人理在了龙兴寺前。
(选自王剑冰《青州缘来了》)
11. 在“劳动创造美”活动中,班报准备刊登一组题为“风采·奉献”的作品。请参考图文示例,从甲乙两图中任选一幅配上文字,描绘平凡的劳动者。不超过50个字。 示例:
12. 在“社区实践美”活动后,本次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作为活动组织者,你要在校报上对班级组织的活动进行报道。请拟写新闻的导语,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0. (1). 自然山水 (2). 历史文化
11. 示例:甲:午餐时段,外卖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奔波于楼上楼下,只为将热腾腾的饭菜准时送到顾
客手中。乙:屏幕前、讲台上,老师用心传授知识,用爱塑造心灵。“同学们,再见!”一声傍晚的道别,也透出浓浓温情。
12. 9年级5班“美,就在身边”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解析】 【10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从选文一梁衡的《青州说寿》中“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川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可以看出,主要介绍青州优美的山水风光。因此,古城青州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从选文二王剑冰的《青州缘来了》中唐时的龙兴寺,宋朝的李清照可以看出,主要介绍青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古城青州的美,美在历史文化。 【11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甲图反映的时间是“中午”,对象是“外卖小哥”。从画面可以看出,一位外卖小哥站在一车外卖面前给客户打电话。由此写出外卖小哥忙碌奔波为客户送餐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即可。乙图反映的时间是傍晚,对象是“老师”。从画面可以看出,一位老师正拿着书本转身离开,几个学生正在给老师挥手再见。由此写出老师用心传授知识,深受学生喜爱而带来的温馨回报,浓浓温情。 【12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拟写新闻导语的能力。拟写时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题干信息“ 6月份为‘美,就在身边'学校主题活动月。你所在的9年级5班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在‘社区实践美'活动后,本次系列活动圆满结束”即可拟写出本则新闻的导语:9年级5班“美,就在身边”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第二部分 阅读(36分)
四、(16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大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①
②
13.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 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 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 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14. 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答案】13. B 14. 字面意思:一声号角响起,军营的天就亮了。蕴含的深意: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敌军,使西域重见光明,边地安定。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B.第二句写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蕴的赏析。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据此作答。
的(二)(1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①。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②,转齐州剧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托.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②,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的(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15.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悉: (2)暴人禾 暴: (3)人赖其利 赖: ...16.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B. 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C. 轨受而饮之 公将鼓之(《左传·曹列论战》) ..
D. 卒于家 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1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18. 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5. (1)悉:全部,全都。(2)暴:践踏,损坏。(3)赖:依靠,依赖。 16. D (2)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17. (1)我并不是要凭借这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 18. ①将桑葚送还主人。②赔偿百姓的禾苗。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赵轨派遣下人全部拾起还给它主人。悉,全,都。 (2)暴人禾:践踏了百姓的庄稼。暴,践踏,损坏。 (3)人赖其利:百姓依靠它获得了利益。赖,依靠。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A.其:代词,他的/副词,难道; B.以:介词,用 /介词,凭;
C.之:代指清水 /音节助词,无实义; D.于:在,介词/在,介词; 故选D
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