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讲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稳态的维持
1.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答案 C
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 A
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1
( )
( )
C.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解析 B项体现的是生态因素——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 答案 B
4.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营养级较低的生物,数量也越多。 答案 C
5.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 )
解析 A、B各有2条食物链;C、D各有4条,但D生产者有3种,故D稳定。
2
答案 D
6. 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第二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 池塘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遭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并且污染程度越高,动植物种类越少。 答案 C
7.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解析 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8.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 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 )
3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答案 B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进行传递信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行为信息,例如棉花遭受棉铃虫侵害时,会产生某些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虽然放出的信息是以化合物为载体的,但植株平时体内并不含有这种物质,只有遭受棉铃虫侵害时才会释放,所以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也是一种行为,可以称为行为信息。 答案 ACD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
(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对策之一 解析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杂草地比牧草地的生物种类多,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