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13日、25日分别销售甲存货2 500件、5 500件、7 000件。 要求:采用下列方法分别计算甲存货本年1月的销售成本、期末结存金额。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加权平均法。 (2)先进先出法。
(1)加权平均法:
存货加权平均单=)/()(元/件)
甲存货本年1=*3.17=15000*3.17=47550(元) 甲存货本年1)*3.17=13948(元)
(2)先进先出法:
甲存货本年1= (500*2.90+4100*3.10+900*3.20)+()==46880(元)
甲存货本年1=(3.30*2600)+(3.40*1800)=14700(元)
题目
6
完成 满分15.00 标记题目 题干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10元/公斤,2015年4月有关甲材料的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期初借方余额2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贷方余额7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期初借方余额38 800元。
(2)4月5日,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 040公斤如数收到并验收入库。
(3)4月20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价款85 400元,增值税额14 518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4)4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5)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材料11 000公斤,全部用于B产品生产。 要求:
(1)对上项有关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计算本月甲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3)计算并结转本月发出甲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4)计算本月末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
4月5日:
借:原材料 404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38800
材料成本差异—甲材料 1600
4月20日: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8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518
贷:银行存款 99918
4月25日:
借:原材料 79600
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4月30日:
借:生产成本—B产品 贷:原材料
(2)(20000+40400+79600)
(3)110000*2.5%=2750(元) 借:生产成本
(4)本月甲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40000-110000)
=30000+750=30750(元)
题目
7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A公司2012年初甲存货的跌价准备余额为0.当年末,甲存货的实际成本为8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77000元;假设其后各年甲存货的成本不变,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013年末,73000元;2014年末,77500元;2015年末,81000元。
要求:计算A公司各年末应提取或应冲减的甲存货的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2004年末,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为:80000-77000=3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3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00
2005年末,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为:80000-73000-3000=4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4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4000
2006年末,应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为:80000-77500-7000=–450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4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4500
2007年末,甲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意味着没有发生减值损失。 此时应将甲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全部冲回,使账户余额全部冲回,使其为0。本题中,2007年末,应冲减的甲存货跌价准备为250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2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25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