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浙教版)
21.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实验步骤 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 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 实验现象 固体不溶解,液体的pH几乎没变化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金属单质 B.碱 C.盐 D.金属氧化物
22.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系的是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变量控制 C.氧化反应程度 D.同化作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1分)
23.(6分)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1)上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 ,你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 。
(2)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 传播。其病原体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灭,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称为 免疫。
(3)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往往需要口服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若口服抗菌药物,药物到达小肠的路径是口~咽~ ~胃~小肠;若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下图)的顺序是 。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浙教版)
24(6分)下图表示人的个体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丁由甲细胞发育而来。则甲细胞的名称是 。
(2)由乙形成丙,细胞需要经过分裂、 和 的变化。
(3)甲到丁的过程,其同化作用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异化作用。 (4)丁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在 和 的调节下实现。 25.(4分)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 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 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6.(4分)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溶解度(克) 0 12.6 20 15.3 40 20.0 60 25.0 80 38.2 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 克,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 ℃。
27(5分)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浙教版)
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3。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Xl X2,X2 X3
28.(6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只作用于ab的中点,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都使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慢慢向上移动h(h<ab<bc),则在上述过程中F1 F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1所做的功F1 F2所做的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第二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选镇“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
29(6分)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浙教版)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 、 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 。
30.(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 ①在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反应结束后过滤。 ②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水洗涤晶体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过滤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 。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其原因是 (4)为了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人向第3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31.(8分)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SO2及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
(l)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剂(试纸)中宜取用 A.蓝色石蕊试纸 B.紫色石蕊溶液 C.无色酚酞试剂 D.pH试纸
(2)已知 CO2的饱和溶液常温下pH不小于 5.6。通常空气中CO2的含量大于 SO2的含量,但人们反而将空气中的 SO2认定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同学想通过如下图的实验
寻找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实验步骤是测定 ,只要出现 的实验结果,就可认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浙教版)
(3)已知SO2与 CO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本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
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 SO2+CaCl2+H2O== CaSO3↓十2HCI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 CaSO3↓+2NaCI D.H2SO3 +2NaOH= Na2SO3+2H2O
32(8分)某同学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6伏,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伏,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清片的位置,观察小灯泡发光的情况,并记录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验次数 1 2 3 V表示数/V 2.0 2.5 3.0 A表示数/A 0.17 0.20 0.22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L的额定攻率为 瓦。
(3)小施同学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后,发现还能求得小灯泡的电阻,于是他分别算出了所给的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电阻并取平均值。你认为小施同学的做法对吗?清说明理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