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从实验学化学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 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23
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C-12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 微粒与物质的量
NA表示。 约为 6.02x10
N 公式: 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用 M表示 单位: g/mol
数值上等于该
m
公式: 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体积与物质的量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 n=
Vm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公式: CB=nB/V
nB=CB×V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22.4L
B 的物质的量。符号 CB 单位: mol/l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V=n B/CB
溶液稀释规律 C (浓)× V(浓) =C(稀)× V(稀) ⑥ 溶液的配置
(l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 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加入所需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 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洗涤(转移) :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 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①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 加少量蒸馏水润湿, 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3m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使 (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
1/6),用玻
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2-3 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
1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 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 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 层滤纸处轻轻接触; 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 量的泥沙。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单质
非金属: S、O、N
酸性氧化物: SO3、SO2、P2O5等
氧化物
纯 净 物
按酸根分
无氧酸: HCl
强酸: HNO 3、H2SO4 、HCl
酸
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 、CH3COOH
一元酸: HCl 、HNO 3 按电离出的 H
H2SO3 2SO4、
多元酸: H3PO4
强碱: NaOH、Ba(OH) 2
物 质
碱
按电离出的 HO
二元碱: Ba(OH)
-数分 二元碱: Ba(OH)
正盐: Na2CO3 盐 酸式盐: NaHCO 3
碱式盐: Cu2(OH) 2CO3
溶液: NaCl 溶液、稀 H2SO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 胶体: Fe(OH)3 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 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 1nm 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一元碱: NaOH、
-数分 2
按强弱分
弱碱: NH3·H2O、Fe(OH) 3
碱性氧化物: Na2O、CaO、Fe2O3 氧化物: Al 2O3 等 盐氧化物: CO、NO 等
含氧酸: HNO 3、H2SO4 等
金属: Na、Mg 、Al
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
化
+数分 二元酸:H 合 物
多元碱: Fe(OH)3
2
溶液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
胶体
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
胶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分散质的直径 分散质粒子
实例 外观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质
能否透过半透膜
鉴别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1nm(粒子直径小
-9m) 于 10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均一、透明
稳定 能 能 无丁达尔效应
1nm-100nm(粒子直
-9 ~ 10-7m)
径在 10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
高分子 淀粉胶体、 氢氧化铁胶
体等 均一、透明 较稳定 能 不能 有丁达尔效应
>100nm(粒子直
-7m)
径大于 10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
合体
石灰乳、油水等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静置分层
性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
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 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 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2- HCl = H + + Cl - HNO 3 = H+ + NO 3- H2SO4 = 2H + + SO4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 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从电离的角度, 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那碱还 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 4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 、Na2SO4、AgNO 3、BaCl2、NaHSO 4、NaHCO 3
+
―
+
2―
KCl == K + Cl AgNO 3 ==Ag
+ NO 3
+
Na2SO4 == 2 Na +SO4
―
BaCl 2 == Ba2+ 2Cl
2― NaHCO 3 == Na ― NaHSO 4 == Na + H+SO4 + + HCO 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 碳酸是一种弱酸, 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
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 而硫酸是强酸, 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 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 注意:
-、OH-、SO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41、 HCO 3 ―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2、HSO4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
+
+
+
氢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