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至今,今有众多孝老爱亲的典范有口皆碑。第四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刘培、刘洋两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下面是网给大家带来的2016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2016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 一、人物简介
陈星银,男,生于1967年7月,丰都县虎威镇同心村5组务农。 二、事迹概述
7岁时失去双臂,40年来生活自理,生产自救,不仅照顾卧床不起的母亲,还经常主动帮助其他村民。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深受乡邻称道。 三、详细内容
一个断臂男儿的自强之路
在丰都县虎威镇同心村5组廘井沟的山梁上,有一位妇孺皆知、从小失去双臂的中年男儿,却能够做正常人能做的大部分农活,犁田、栽秧、挖地、挑粪、做饭、编箢篼,去年以来一日三餐给88岁卧床不起的老母亲杨思芳喂饭喂药……这些日常生产和生活基本就是靠嘴巴、下颚、身子和脚趾来完成。几十年来,他靠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练就了一身自食其力的绝活,走出了一条给人启迪、发人深省的自强之路。他就是现年48岁的断臂男儿陈星银。
命运多舜 无知少年痛失双臂
儿时的陈星银本有一个6口之家的幸福家庭,父母勤劳善良,上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聪明活泼的陈星银是全家最受宠的“幺毛”。然而命运多舜,后来发生的一场变故给这个还算殷实的家庭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1974年秋季开学后的不几天,7岁的陈星银和几个小伙伴一大早走3公里山路去同心完小读书。走到同心场附近,他们看到当时为了接通广播而新装的变压器上亮闪闪的瓷瓶,孩子们玩心大起,陈星银率先爬上变压器玩耍,被高压电瞬间击落在地。
家人把陈星银送到医院,由于伤势太重,加之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右臂从肩膀处被全部截肢。陈父努力想为他保住左手,但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终因肌肉坏死,医生回天乏力,不得已又将左臂截肢,留下了现在仅有两三寸长的“肉肢”。就这样,一个7岁的孩子
没有了双手,成了一家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也无不对这个孩子遭遇的厄运唏嘘不已。
自强不息 抗争命运苦练绝活
年幼的陈星银在厄运面前没有低头,他靠坚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以顽强的毅力苦练绝活。由于双臂截肢给他的生活起居带来了诸多不便,忙于农活的父母难免有无暇顾及的时候。随着两个姐姐先后出嫁,他的生活起居更是难以自理。当他看着父母既要忙于农活,又要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自己,懂事的陈星银暗自发誓,要自己学会做家务,干农活,给逐渐年迈的父母减轻负担。于是他便独自摸索,平时生活起居尽量自己料理,慢慢的竟使嘴巴、颈部、肩部、身子、双脚发挥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作用,日常生活料理和大部分农活在他面前都不在话下。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名言在这个家庭不断地演绎。1988年和1990年,陈星银70岁的父亲和32岁的哥哥先后因病撒手人寰,留下了体弱多病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家庭的重担完全压在了陈星银身上。因为身体残疾,个人问题也一直没法解决。农忙的时候,两个姐夫也会来帮他一两天,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一个人干完地里的农活,回家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陈星银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度过了几十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时光。
“别看他没有手,做活路比有些正常人还麻利。”说到干活,邻居们赞不绝口。陈星银在邻居的提醒下,用脚撩开覆盖玉米的薄膜,当场为我们表演起来。只见他一脚掏出一根玉米踩住,另一只脚的脚趾顺着玉米粒不停的搓动,不一会一根玉米棒就“脱粒”完毕。 比“脱粒”玉米更绝的是陈星银居然可以用脚烧火煮饭。只见他用脚趾夹住水瓢伸向水缸舀出大半瓢水,脚再一伸便将水倒在锅里,随后坐在灶台前,用脚将柴禾夹到灶膛里,再把打火机夹到灶门口,右脚大拇指“啪”地往下一按便将柴禾点燃。然后用下巴和肩膀将砧板夹到锅边,用脚趾夹住嫩南瓜的瓜蒂放在砧板上,再用脚趾夹住菜刀的刀背,切菜、洗菜、炒菜、铲菜……一连串的动作没有丝毫的拖沓。由于多年的劳作,颈部和脚趾都磨起了老茧。
陈星银不但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懂得农民致富需种养并举。除了两亩多的承包地以外,还养了两头黄牛和20多只大耳朵山羊。每天早晨两头牛跟着他去山上,用10多米长的绳子拴在树上,两个小时后再去换一个地方。去年3月,他花3000元在江池镇买来一头公羊开始自繁自养,到今年发展到喂养大耳朵羊24只,还有几只待产的母羊。每天下午三点,是陈星银放羊的“规定”时间。他吆喝着走在羊群后面,羊群似乎与他心有灵犀,服服帖帖地跟着他在坡上放养。到夕阳西下时,便领着羊群赶回圈舍。现在,陈星银在当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名人、能人,赢得了乡亲们的啧啧称赞。
大善孝子 反哺老母撼天动地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没念几天书的陈星银虽然讲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但在他看来,种地做饭都是为了求生,而孝善礼义才是为人之根本。五年以前,患气管炎的母亲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因为走路不稳摔倒在地,从此卧床不起,一日三餐给母亲喂饭喂药成了他必做的头等大事。
最近的一次采访,我们目睹了他给母亲喂饭的全过程。只见他用嘴衔起饭勺从电饭锅里一勺一勺“舀”出半碗米饭,蹲下身子歪起下巴将饭碗挪到肩膀上“端”着进入母亲房间,俯下身子将饭碗放到母亲床边,然后俯身让母亲抓住他的肩膀慢慢坐起来,便开始衔起汤匙“舀”饭凑到母亲嘴边,一勺、两勺、三勺……直到母亲摇头为止。随后,还如法炮制“端”来一碗汤给母亲喂上几口。喂饭结束,陈星银早已汗流浃背。
陈星银告诉我们,母亲喜欢吃葡萄、香蕉和蛋糕。他每逢赶场都要先“采购”好这几样东西,然后再去办其它事情。去年以来,母亲床边这些“零食”基本没有缺过。隔三差五,还要请来赤脚医生给母亲“体检”身体。
陈星银对母亲的孝顺,乡亲们耳闻目睹,广受赞誉。而他为人厚道,善待邻居,乐于助人的品格更是在当地传为美谈。哪家有什么大事小情,他都要前去尽其所能。按他的话说,就是“别人经常帮助我,我不为别人做点事情心里过不去”。大池街上“冯大面馆”老板告诉我们:“陈星银去年偶尔来这里吃碗面条,我们不收他的钱,但他说不收他就不再来了。果然今年就没有来过我们这里吃面条。”一件小事足见其品德之高尚。
“陈星银身残志不残、孝顺老人、善待邻里的事迹在我们村影响很大,不少家庭把他作为教育子女的典范。这些年来没有发现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少。”同心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权告诉笔者。
我们从镇相关部门得知,陈星银极少向政府伸手要这要那,唯一一次找政府的,是五年前当时的包村干部、镇党委宣传委员李丹下乡时,他向李委员反映吃水困难的事情。“当时挑水要去梁那边,遇到干旱的时候就没有水吃。我遇到李委员顺便提起这个情况,没想到很快就给我解决了。”说起五年前政府给他安装自来水的事情,陈星银满脸流露出感激之情。
从陈星银几十年走过的自强之路,到对母亲对乡亲的孝善博爱,我们看到他胸中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陈星银坐北朝南的木瓦房,他每天遥望那层峦叠嶂间滚滚东去的滔滔江水,新县城夜间鳞次栉比的万家灯火,夏日的夜空浩瀚无垠的点点繁星,他坚毅的脸庞,深邃眼神,
紧抿的嘴唇,分明是他藐视厄运、乐观自信的真实写照。他的自强之路在充满希冀的生活中向前延伸、延伸……
2016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2】
张彩艳,女,1999年11月出生,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极镇北玉村三组村民,现就读于彬县北极中学7年级(4)班。
张彩艳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赌气离家出走,一走十几年杳无音信,昔日温暖的家倾刻塌了,年迈的爷爷、奶奶悉心守护着这颗无人问津的小苗。当别人家的小孩子在欢快的玩耍嬉戏时,她却早已在地里帮奶奶干活了;晚上,当别的孩子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时,她却独守在昏暗的电灯下,认真的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对于九岁的孩子来说,她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周末对于孩子来说是在高兴不过了,对于她来说,却忙碌而又充实。爷爷奶奶忙于地里农活,她就早早起来,为爷爷奶奶准备早饭,接着她又把一家人的脏衣服搓洗一遍,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懂得照顾爷爷奶奶,这样的日子既让她体会到生活的贫困与艰辛,也让她倍感亲情的可贵。她加倍努力学习,每次都名列前茅。对她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爷爷奶奶晚年生活的好一点。
上天并不眷顾她,在她上四年级的时候,奶奶因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才十二岁的孩子,面对至亲的奶奶突然离世,她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从此以后,她将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她暗下决心:从现在开始,我要撑起这个家。
从此,不管春夏秋冬,张彩艳每天早上五点准时起床,她轻手轻脚的起床,先给年迈的爷爷盖好被子,就去给爷爷准备一天的饭,因为七十八岁的爷爷每天要去地里劳动。看着年幼的孙女奔波劳累,爷爷既欣慰又难过。还是撒娇的年龄却承担着生活的磨砺。有时候她顾不得吃一口饭就背上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放学铃声一响就飞快的跑回家,给爷爷热饭。刚开始学习蒸馒头,不是黄了就是酸了,她就留着自己偷偷一个人吃,把重新蒸好的馒头留给爷爷,因为爷爷年龄大了消化不好。除了学习,劈柴、干家务、下地干活成了张彩艳每天必须做的事。村坊邻居都怜惜这对苦命的爷孙俩,有空常来她家看看这爷孙俩,问问有哪些地方需要帮忙,她总是笑呵呵的婉言谢绝,因为她深知这些年大家对她们的帮助太多了,现在她已经长大,就要凭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了。
进入初中以来,因为享受到国家贫困家庭的扶助政策,经济上宽裕了许多,但已经八十一岁高龄的爷爷留守在家却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因为学校离家里太远,所以她只能住校。她最盼望的事就是放假,这样她就可以回家给一周未见面的爷爷洗头洗脚,说说贴心的话,做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了,可以帮爷爷干地里的活。刚升入初中,因为担心爷爷,她曾有过放弃学业,回家一心一意照顾爷爷的念头,可爷爷怎么也不答应:“孩子,咱们这么多年的艰辛都过来了,你忘了爷爷最大的心愿了吗?爷爷想让你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呀,爷
爷一定要看到你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听了爷爷的话,张彩艳满含热泪,她卷起被褥来校继续求学。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个角落,只要看见面带微笑,见了老师身鞠九十度躬的一定是她。她把一切的在校时间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的乳汁,充盈自己的大脑。周末返校前,她会给爷爷蒸好一周够吃的馒头,头疼冷热该吃的药放在爷爷顺手可及的地方,换洗的衣服也放在爷爷熟悉的地方。把这一周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她才安心返校。她坚信:生活绝对不会亏待那些流了汗,出了力的人。去年家里的两亩玉米就是她一个人利用周末褪完的。
十几年来,张彩艳精心照料爷爷,她的孝心感动了村坊邻居,感动了周围的老师、同学们,大家都对这位永远面带微笑的女孩竖起大拇指,但张彩艳却笑着说:“我是爷爷的主心骨,爷爷就是我的依靠,我们犹如一曲进行曲,是爷爷稳稳的把握着生活的主旋律,我才能成为自由跳动的音符,让苦难的生活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走过了艰辛的成长之路,张彩艳来不及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少年时光,她勇敢代替父母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张彩艳却毫不畏惧,她在日记里写到:我喜爱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它的藐视困难,迎风翱翔值得我学习。无论生活的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我都不会躲避,我要做勇敢的彩艳。我们坚信只要她永不言弃,笑对生活,她的未来将会迎来灿烂的彩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