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字经中的故事及注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9 12:3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注释】 古文

:这里指甲骨文和金文。隶:隶书。草:草书。广学:多方面广泛的学习。

惧:害怕、恐惧。繁:多。略:大略、大概。原:根本、原由。 【解读】

我古代的文字类很多,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草书,在学习时,一定要把这些文字认清楚,以免混淆补情。

在整个宇宙里,知识实在太丰富了,如果你想广泛的去学习,那是很不容易也无从学起的事。不过,如果能够大略的做个研究,还是能够了解其中基本的道理的。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故事】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识。

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

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麻烦呢!

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

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

“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注释】

训:教育指导蒙:小孩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训诂:研究字的意义。句读:一句为句,

半句为读。为学者:做学问的人。小学:指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学问。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解读】

凡是教导刚读书识字的学童,必须正确的讲解义理,考究实事,不可以马虎从事。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每个字的意义,接着再教他们了解句读,使他们懂得如何断点及朗诵。 研究学问,一定有起头的地方,把小学读完了,便可以开始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了。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故事】

《论语》和《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书籍。而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学问家,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多,因此我们在这里只举一个来说。

有一次,孔子在教弟子们道理,弟子们照例围坐在孔子的身边,年仅二十四岁的增参也坐

在其中,他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学生,所以孔子很欣赏他。 席间,有弟子问孔子:

“老师,为什么您讲的道理都那么复杂呢?”

孔子听完这个问题,看看这为弟子,又望望曾参,然后回答说:“我的道理是浑然一体,而能贯通任何事物的。” 说完,便离开了。

满头雾水的弟子们围着增参,曾参微笑着回答他们:

“老师所说的道理,就是我们能推己及人,一切以诚心最重要。” 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真要做好,还不太容易呢!

【注释】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书。记:记载。善言:善言善语。 孟子:孟轲所写的书名。止:与“只”相同。

【解读】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空子的弟子和再传的弟子,把孔子或是孔子弟子曾说过的善言善语,记载编辑而成。

而《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整本书的主旨,是在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故事】

《中庸》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

晋朝的陶渊明是中庸哲学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视现实生活,也不会沉溺在梦想里。 有一次,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荐去当县令。虽然他并不相当县令,但是迫于现时,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顾全大局。

后来,有个朝廷大官要到陶渊明这个县来视察,他的属下便提醒陶渊明,大官来时,要记得多说些好听的话,对大官要必恭必敬的,这样才能有升官的机会,陶渊明听了很不以为然,感叹地说:

“难道就为了区区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别人弯腰吗?”

于是陶渊命将官职辞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新过着农耕的生活。

陶渊明在政治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功绩,在文学著作上也没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洁的中庸哲学,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注释】

中庸:书名。孔伋:孔子的孙子,也就是子思。大学:书名。曾子:也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修齐:修身、齐家。平治:治国、平定天下。 【解读】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的,“中”的意思是不偏,而“庸”是不改变。 而《大学》这本书是曾参所作,内容则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四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故事】

《孝经》是讨论孝道的书,内容是记载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论孝情形。自古以来,孝经就被推为谈道德理论的重要典籍。 舜帝年轻时,

非常孝顺,感动了顽劣的父亲,和长设计要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等到舜登上了王位以后,仍然象以往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孝。

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秦朝暴政下,百姓生活流利不定,受尽苦难,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拯救国家并且让父母感到荣耀的志愿。

于是,刘邦带领军队南征北讨,终于当上了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

当他回乡省亲时,他的父亲见到他,立刻就要向他叩拜,刘邦不仅连忙阻止,还封父亲为太上皇。

这就是孝亲最好的例子了。

【注释】

熟:熟悉。孝经:名书,孔子所著,内容是阐述孝道。通:了解、明白。如:象。 六经:《诗经》、《书经》、《易经》、《周礼》、《礼记》、和《春秋》合称六经。号:称为。当:应当。

讲学:讲解而研究。

【解读】

把《孝经》和《四书》研习的十分熟透之后,便可以开始去研究六经了。 什么是六经呢?便是《诗》、《书》、《易》、《礼》、《乐》、和《春秋》等六部经典,记载着各种常识,我们应该仔细的研读、理解。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熏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故事】

《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占卜书籍,也是古人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得来的学问。

自古人类对自然界各种不可测的现象,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形成了许多的占卜之学,希望能求得事事顺利,所以才有了六十4卦的发明,来作为判断是非吉凶的标准。

再谈谈《书经》这本书。它的内容,就象现在的政治档案,其中包括了大臣给君王的奏书,君王颁布的法令,还有作战的命令及大大小小又政府发出的公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宝典。如第一篇中的尧典,让我们知道了尧帝是如何的爱护百姓、治理天下。在尧帝的仁政治理之下,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这也就是《书经》的价值所在。

【注释】

连山、归藏:都是《易经》的一种。书:《书经》

搜索更多关于: 三字经中的故事及注释 的文档
三字经中的故事及注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0ctz962q79x6b64310b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