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2-4华盛顿大学内建筑的用能分析
美国UCLA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CCSC)联合LA水利电力部(LADWP)、政府规划办公室(GOPR)共同开发了洛杉矶电力地图(LA Electricity Map)。该地图以街区为单位将人口信息、收入信息、街区环境信息等社会经济信息与用电信息、用水信息、排放垃圾信息等耗能信息全部集合在一起,以加州地图形式展示了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之间数据(图2-5),从而直观展示社区周期、能耗、碳排放量等可持续发展重要指标。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直观有效的辅助依据,也可以按照图中显示的停电频率较高、过载较为严重的街区进行电网设施的优先改造。作为城市内能源应用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工具,该地图有助于更直观地讨论如何进行能源投资,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制定公共政策。
图2-5 LA电力地图
为更新日趋老化的电力基础设施,同时也作为新的智能电网计划的一部分,芝加哥电力大力推广使用智能电表。预计到2018年,将有超过四百万智能电表被安装和投入使用,此举可为用户
节约超过一亿七千万的费用。到目前为止,芝加哥地区已经有将近30万智能电表被安装且投入使用。很快,使用智能电表的居民将覆盖整个芝加哥地区。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可靠的电力支持和更多的省钱机会。智能电网计划致力于改造芝加哥的电力使用情况,使更多的家庭和企业节省资源和金钱。因此,芝加哥政府非常支持新一代的智能电网技术,并将此作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新的基础设施投资,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芝加哥电力在智能电表推广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AMI体系,贯通营销、GIS、工作指令、天气预测等多个信息系统,建立“用户智能平台”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结果应用于供需求侧响应、能效、资产负荷分析等多个商业功能模块。 三、 日本电力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日本总务省于2012年7月新发布“活跃ICT日本”新综合战略,今后日本的ICT战略方向备受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其大数据政策(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日本正在针对大数据推广的现状、发展动向、面临问题等进行探讨,以期对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作出贡献。
2012年10月份,东京电力公开招标采购家庭用智能电表,大崎电器等公司参与投标,东电计划到2018年将90%的东电家
庭用户的机械式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总计约为1700万台。 关西电力公司则采用大崎电器子公司enegate的智能电表产品进行试验运行,预计该公司今后的量产规模将达100万台,大崎电器今年的总投资额将达50亿日元。东光电器与东芝共同组建的东光东芝电表系统公司主要面向写字楼、公寓楼等开发智能电表,目前正积极拓展产品销路。此外,野村不动产也将于2013年开售公寓专用型节能电表。智能电表可以实现用电量数据在用户和供电公司之间的智能传送,能够有效节电,初步预计日本国内的市场规模约为7000万台,5年后智能电表的需求将占全部电表需求的80%。目前,东京电力与关西电力已经开始试运行智能电表联动系统,各电表厂商正通过加大投资、开发新产品等方式积极抢夺这一市场。大崎电器工业计划于年内依托埼玉县事务所新设智能电表工厂,产品主要面向东京电力公司,根据东电提供的设计规格进行研发、生产等作业。
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 四、 澳大利亚电力
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委员会从2007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项目,引入分时电价(基于时间间隔计量),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管理电能消耗。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电力市场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供电效率,而且通过改善电价制度,提高对能耗的控制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1年,澳大利亚电力巨头新南威尔士州能源公司宣布开始一项全新的智能电表项目。这一项目旨在使其用户更好的管理和控制用电量。部分用户作为志愿者可以选择安装电表,并将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和网络浏览器的操作及应用对用电量进行详细记录。事实上尽管输电网络已经运营了数个世纪,但网络运营商在输电网的维护和输电网低压段输送损耗等问题上仍缺乏经验。到目前为止,公共事业部门虽然已经在整个城市的高压输电段布置了输送损耗监控,但对于低压段的输电线路故障和输送损耗还依赖于用户传递过来的信息。 五、 中华电力
从1999年开始,中华电力公司根据英国资产管理协会的PAS55标准,组建电力系统事业部,成立资产管理部,以支撑实体资产全过程管理为目标,依托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平台,成立数据分析组织体系,分综合业绩、资产绩效、成本绩效和业务分析等多个场景开展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据国际标准,科学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通过10年时间将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从40分钟降低到接近2分钟。通过合理的增加资产规模,优化网架结构,提升设备品质,中华电力公
司电力系统事业部的单位供电成本从87港元/千千千瓦时下降到75港元/千千瓦时(如下图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