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然,丰富的写作营养就遗憾的流失了。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将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请看教学案例。 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课文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课文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从课文教学入手,做到读写的 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中学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的结合也许还有多种形式,这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探究。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二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作文教学绝不是孤立的,我们不需要大量纯粹的作文课,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倡导作文教学与课堂课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 教学案例 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将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荔枝蜜》一文中文章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即写“我”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又由喜欢到赞叹,再由赞叹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使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在讲到“我”讨厌蜜蜂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一开始就说自己‘不大喜欢’蜜蜂?其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经过预习的学生们基本上能认识到,“不大喜欢”是为后面的“喜欢”作铺垫,为文章制造了悬念,提供了线索,并定下了反面的感情基调,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等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一点,我就进一步强调说:“我们写文章也不妨学学作者
的这种写法,欲扬先抑,欲褒先贬。” 后来,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爸爸,他先写了爸爸的“吝啬”。文中写道:有一天,妈妈值中午班,在单位吃午饭,“我”建议同爸爸一块到饭馆吃饭,免得下厨,但却遭到了爸爸的拒绝,并且对“我”进行了一番“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教育,而“我”却认为爸爸太“吝啬”了。但是,有一件事又使“我”觉得爸爸非常“大方”,即为了“我”的学习,爸爸毫不犹豫地给“我”买回许多的学习用品和复习资料。到这里,前面的“吝啬”和后面的“大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可见,课文教学结合作文教学是何等的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