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创新题(有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21:59: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分类:创新题

1.(2018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2018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答案】A

【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故选A。 3.(2018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处 C.e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4.(2018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2018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析:A、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氧化物应为三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X不一定只能是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②可能有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2018重庆B)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2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 B.NaOH C.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水和氧气(或H2O和O2)BC(2)下降CO2+2NaOH===Na2CO3+H2O

【解析】(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生成铁锈,使杠杆左侧下降;NaOH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CaO与H2O反应都使杠杆左侧下降;(2)由于CO2密度大于空气,左侧乒乓球受到浮力大,使乒乓球上升,而右侧乒乓球下降,杠杆失去平衡;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即CO2+2NaOH===Na2CO3+H2O,使得左侧乒乓球下降,杠杆重新平衡。

7.(2018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 序号 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I 实验II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资料卡片一 20℃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溶解度(S)/g NaOH109 3

Na2CO321.8

资料卡片二 20℃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溶解度(S)/g NaOH17.3 Na2CO3<0.01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气泡冒出(2).CaCl2+Na2CO3=CaCO3↓+2NaCl(3).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饱和NaOH乙醇溶液试管中(5).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所以实验I中步骤一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气泡产生现象;(2)实验Ⅱ步骤二中加入的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3)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此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拓展延伸】有资料卡片中的信息可知,氢氧化钠既溶于水,也溶入酒精,而碳酸钠能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可设计如下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饱和NaOH乙醇溶液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8.(2018北京)【科普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4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骑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答案:(1)石油,煤炭;(2)CO,化学;(3)两;(4)ABD

解析:(1)化石能源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石油由2015年的33%到2030年的31%,到2050年的27%,为比例降低;天然气由2015年的23%到2030年的26%,到2050年的27%,为比例升高;煤由2015年的30%到2030年24%,到2050年的18%,为比例降低,故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应为石油,煤炭;

光子晶体

(2)H2O+CO2—————→H2+CO+CH4+CH3OH,在H2、CO、CH4、CH3OH等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由于有新光催化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

(3)Bi2Te3由Bi和Te两种元素组成;

(4)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是目前清洁、高效能源的发展方向,故A正确;随着科技进步,能源的利用效率会越来越高,故B正确;石油和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一旦用完,就不可以再产生,故C错误;能量可以同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生活中的废热可以通过一定设置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9.(2018安徽)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 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5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创新题(有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0g6b3m7085s23r4b01m9s4tl8lgyq00e3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