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1整体性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47: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C. 年际平衡变化较小 D. 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11.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 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C. 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D. 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

12.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气候变暖加速 C. 农业生长期延长 D. 岛屿数量增加

10.B 由图可知,该气象站从1995-2010年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错,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波动大,所以总体来看,从1995-2010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和季节波动较大且呈负平衡趋势,CD错,故选项B正确。 11.C 全球气侯变暖,特别是夏季气温升高使得冰川消融量大,使得夏季呈负平衡C对;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错;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冬季降水多,其冰川物质平衡才能是正平衡,D错。故选项C正确

12.A 读图全年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为负平衡,说明该地冰川在退缩,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A对;气候变暖加速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该地区位于极地附近,以冰川为主,无法发展种植业,C错;冰川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岛屿数量会减少,D错,故选项A正确。 【点睛】

一定要理解题干中冰川物质平衡的定义,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注意把冬夏的平衡数据叠加,可以得出年总平衡为负平衡。

(2016·山西模拟)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及其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挟带的泥沙和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3~15题。

13.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

14.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空气湿度和地表径流 B.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 C.阻止冰川移动 D.拦截径流和泥沙

15.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C.湿润地区

B.沿海地区 D.平原地区

13.B 读图,根据图中表示径流的箭头可知,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流水作用,灌丛将流水挟带的泥沙拦截,形成堆积物。选B。

14.D 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D对。有植被阻挡,地表径流不会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可能会减少,A、B错。从图中不能看出有冰川分布,C错。选D。 15.A 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是在干旱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选A。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4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16~17题。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16.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17.如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关于此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 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6.D 由题意和图示可知,龙首渠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是利用地势实现自流,采用井渠施工法便于分段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难度。

17.C 人类活动使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流水侵蚀加强,使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读图回答18~19题。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18.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 C.结冰期变长 D.无变化

19.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18.B 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19.B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

B.河流流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21.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③经济林面积增大 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0.C 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

21.B 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 二、综合题

22. (2016·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解析】第(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

灿若寒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1整体性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0grt8dliu0fvam2gyzr6h1tx45dea007l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