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测量中,将洞外控制网的坐标、方向和高程通过竖井传递到洞内的测量。 2.1.16 贯通误差 through error
隧道贯通后,在贯通面处的坐标、方向和高程的误差。
2.1.17 水文测量 hydrological survey
为了工程的正确设置而进行的相关水文方面的测量,如水位、水文断面、水坡等的测量。 2.1.18 桥梁墩台定位 location of pier and abutment
桥墩、桥台中心位置的定位放样测量。
2.1.19 变形测量 deformation survey
在铁路建设和运营阶段,对路基、桥梁、隧道和轨道等构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降、倾斜等变形量进行定期或持续的测量。
2.1.20 线路水准基点
2.2 符 号
DJ1,DJ2,DJ6——经纬仪的等级 DS05,DS1,DS3——水准仪的等级 C——照准差 D——测距边长 mD——测距中误差 mβ——测角中误差 mα——方位角中误差
W——三角形角度闭合差
f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n——连续自然数的一个数值
L——测量线路(导线、GPS、水准等)长度,单位为km K——测段长,单位为km
MΔ——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MW——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N——符合线路或闭合环的个数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P——观测量的权 S——边长、斜距 Hm——平均高程 h——高差
mL——桥轴线长度中误差 ΔD——墩中心点位放样限差
8
3 平面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1高速铁路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应按分级布网原则分四级布设:
第一级为框架平面控制网CP0,主要为全线(段)的线路平面控制测量提供坐标框架基准; 第二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 第三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
第四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3.1.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按表3.1.2的规定执行。
表3.1.2 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
控制网级别 CP0 CPⅠ 测量方法 GPS GPS GPS CPⅡ 导线 边角交会 测量等级 二等 三等 三等 点间距 50km ≤4km 一对点 600~800m 400~800m 50~70m 一对点 备注 点对间≥800m CPⅢ 注:1、CPⅡ采用GPS测量时,CPⅠ≤4km可设一个点。 2、隧道内的CPⅡ导线测量执行本规范隧道测量相关规定。 3.1.3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CP0、CPⅠ、CPⅡ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3.1.3-1的规定;
表3.1.3-1 CP0、CPⅠ、CPⅡ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控制网级别 CP0 CPⅠ CPⅡ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0.7″ ≤1.3″ ≤1.7″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1 000 000 1/180 000 1/100 000
2 CPⅡ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3-2的规定。
表3.1.3-2 CPⅡ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附合长度边长 控制网级别 (km) (m) CPⅡ ≤4 400~800m 测距 测角 相邻点位导线全长 方位角闭对应中误差中误差 坐标中误相对闭合差合差限差 导线(mm) (″) 差(mm) 限差 (″) 等级 5 1.8 10 1/55 000 ±3.6n 三等
导线环(段)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9
m??1N[f?n2] (3.1.3)
式中 fβ——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 n——导线环的测站数;
N——导线环(段)的个数;
3.1.4 GPS定位测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 1、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1.4-1的规定。
表3.1.4-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固定误差a (mm) 5 5 5 5 10 比例误差系数b(mm/km) 1 1 1 2 2 基线方位角 中误差(″) 0.9 1.3 1.7 2.0 3.0 约束点间的 边长相对中误差 1/500000 1/250000 1/180000 1/100000 1/70000 约束平差后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1/250000 1/180000 1/100000 1/70000 1/40000 注: 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
2 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小于按(3.1.4)式计算的标准差。
σ=±a2+(b.d) 2 (3.1.4)
式中 σ——基线弦长标准差(mm)
a—— 固定误差(mm)
b ——比例误差系数(mm/km) d ——相邻点间距离(km)
3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4-2的规定。
表3.1.4-2 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 级 项 目 卫星截止高度角(°)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静 态 测 量 有效时段长度(min) 观测时段数 数据采样间隔(s) 接收机类型 一等 ≥15 ≥4 ≥120 ≥2 15~60 双频 二等 ≥15 ≥4 ≥90 ≥2 15~60 双频 三等 ≥15 ≥4 ≥60 1~2 15~60 双频 四等 ≥15 ≥4 ≥45 1~2 10~30 五等 ≥15 ≥4 ≥40 1 10~30 单、双频 单、双频 10
等 级 项 目 PDOP或GDOP 卫星截止高度角(°) 有效卫星总数 观测时间(min) 平均重复设站数 数据采样间隔(s) PDOP(GDOP) 一等 ≤6 - - - - - - 二等 ≤6 - - - - - - 三等 ≤8 - - - - - - 四等 ≤10 ≥15 ≥5 5~20 ≥1.5 5~20 ≥7(8) 五等 ≤10 ≥15 ≥5 5~20 ≥1.5 5~20 ≥7(8) 快 速 静 态 测 量 注:平均重复设站数≥1.5是指至少有50%的点设站2次。
3.1.5 导线控制网可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导线网。各等级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5-1的规定。
表3.1.5-1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1.0 1.8 2.5 4.0 7.5 测距相对中误差 1/250000 1/150000 1/80000 1/40000 1/20000 方位角闭合差(″) ±2.0n ±3.6n ±5n ±8n ±15n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100 000 1/55000 1/40000 1/20000 1/12000 测回数 0.5″级仪器 6 4 3 - - 1″级仪器 9 6 4 2 - 2″级仪器 - 10 6 2 1 6″级仪器 - - - - 3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边长短于500m时,二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5mm,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3.5mm,
四等、一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二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
2 导线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作业前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校,仪器作业的各项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3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表3.1.5-3的规定。
表3.1.5-3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