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速铁路规范讨论稿2-26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5:35: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基线重复性测量较差 R?X、R?Y、R?Z、R?S按下式计算: 独立(异步)闭合环或附合线路的坐标闭合差 ?Wx、?Wy、?Wz按下式计算: 1/2RC?n(Ci?Cm)???2?C?n?1i?1i??n2?1/?Ci??i?1?n2????????Wi ?r2????i,j??j?1????1/2 i代表基线的某一分量(△X、△Y、△Z),r代表?i,j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基线数,j代表基线编号,2n—基线重复观测的总时段数; i—时段号; 代表第j条基线i分量的方差; ?WsCi—i时段基线的某一坐标分量或长度 (△X、△Y、△Z、△S); Cm—对应于C的多时段基线加权平均值; W??WxWyWz?2WsWs?Ws?Ci—i时段Ci的方差。 方差-协方差阵。 ?r???WDjW??j?1T????1/2,其中??;Dj代表环线中第j条基线的?5、CP0整体自由网平差时,应利用联测站点的已知坐标成果对平差结果作外部的数据处理质量检核,即采用一个已知点作为位置基准,比较其它已知点的自由网平差坐标和其已知坐标间的差值,该差值的绝对值应小于0.2m,且由此坐标差值计算得到的两个已知点间基线的长度相对误差应小于0.3310-6。

3.3.6 CP0测量成果资料应包括:

1、技术设计书;

2、外业测量观测手簿;

3、CP0测量平差计算表(包括基线重复性测量较差检查表、独立(异步)闭合环或附合线路坐标闭合差检查表、基线向量及其协方差阵);

4、CP0控制点成果表(包括坐标和点位中误差)及点之记;

5、CP0控制网联测示意图; 6、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3.4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测量

3.4.1 CPⅠ控制点应按表3.1.2的要求沿线路走向布设。点位宜设在距线路中心50~500m范围内不易被施工破坏、稳定可靠、便于测量的地方。控制点宜兼顾桥梁、隧道及其他大型构(建)筑物布设施工控制网的要求。控制点应按附录A的要求埋石,并作点之记。

3.4.2 CPⅠ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在线路勘测设计起点、终点或与其它铁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地段,必须有2个以上的CPⅠ控制点相重合,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CPⅠ控制网宜与附近的已知水准点联测。

3.4.3 CPⅠ控制网应与沿线的国家或城市三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点联测,引入国家或城市平面坐标系统。一般宜每50km联测一个平面控制点,全线(段)联测平面控制点的总数不得少于3个,特

16

殊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当联测点数为2个时,应尽量分布在网的两端;当联测点数为3个及其以上时,宜在网中均匀分布。

3.4.4 CPⅠ控制网的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基线解算应执行现行《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

3.4.5 CPⅠ控制网平差及坐标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1、首先进行GPS基线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将已联测的CP0控制点作为固定点进行CPⅠ控制网的三维约束平差,计算CPⅠ控制点的空间直角坐标。

2、根据独立坐标系投影带的划分,将CPⅠ控制网的空间直角坐标分别投影到相应的坐标投影带中,计算CPⅠ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

3、引入国家或城市平面坐标系统时,应在GPS基线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以联测的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点作为固定点进行CPⅠ控制网的二维约束平差,计算CPⅠ控制点的国家或城市平面坐标。

3.4.6 CPⅠ测量成果资料应包括:

1 技术设计书;

2 外业测量观测手簿; 3 测量平差计算表;

4 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 5 控制网联测示意图; 6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3.5 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测量

3.5.1 CPⅡ测量应在CPⅠ的基础上采用GPS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施测,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3.1.3条的要求。

3.5.2 CPⅡ控制点的布设应符合表3.1.2的要求,一般选在离线路中线50~200m,且不易破坏的范围内,并按附录A的规定埋石且作点之记。

3.5.3 在线路勘测设计起、终点及不同单位测量衔接地段,应联测2个以上CPⅡ控制点作为共用点,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 3.5.4 采用GPS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CPⅡ控制点应有良好的对空通视条件,点间距应为600 ~800 m,相邻点之间应通视,特别困难地区至少有一个通视点,以满足定测放线和施工测量的需要;

2 CPⅡ控制点分段起闭于CPⅠ控制点,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3.1.3和表3.1.4的三等GPS测量的规定;

3 CPⅡ网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与CPⅠ联测构成附合网。

4 CPⅡ网坐标转换宜在GPS基线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以联测CPⅠ控制网作为约束点分带进行二维约束平差,计算CPⅡ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 3.5.5 采用导线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导线测量应起闭于CPⅠ控制点,应符合表3.1.3-2的规定。

17

2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表3.1.5-1和表3.1.5-3中三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3 导线边长测量应符合表3.1.5-4三等导线测量的要求。

4 CPⅡ导线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 3.5.6隧道内CPⅡ控制点应在隧道贯通后,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测设。洞内CPⅡ控制点测量应满足表3.5.6的要求:

表3.5.6 洞内CPⅡ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网附合长度边长 级别 (km) (m) 400~600 400~600 400~600 测距 测角 相邻点位导线全长 方位角闭对应导线中误差中误差 坐标中误相对闭合合差限差 备注 等级 (mm) (″) 差(mm) 差限差 (″) 3 3 3 1.8 1.8 1.0 7.5 7.5 5 1/55 000 ±3.6n 1/55 000 ±3.6n 1/100 000 ±2.0n 三等 三等 二等 单导线 导线环 导线环 CPⅡ L≤4 CPⅡ 4<L≤7 CPⅡ L>7

3.5.7洞内CPII观测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导线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等级确定。

2 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安全稳固、方便设站、便于保存的地方,点间视线应距洞内设施0.2m以上。

3 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导线环或导线网,每个环由4~6条边构成。长隧道宜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形式,以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5.4 洞内CPII平面控制点号编排应符合以下要求;

洞内CPII控制点号编排可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号,xxxCPII01,xxxCPII02,“xxx”为隧道名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如黄晶岭隧道的编号可为“HJLCPII0X”,导线网主导线点编为“HJL CPII0X”,副导线点编为“HJLCPII0X-1”,点号按里程增加方向顺延。

6.5.5 洞内导线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导线测量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2mm+2ppm的全站仪施测,观测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分钟左右,让仪器与洞内温度基本一致;观测前须按要求对全站仪进行检校,作业期间须在仪器鉴定有效期内。边长观测应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元素改正,温度量测精度不低于±1℃,气压量测精度不低于±5hpa。

2洞口站测角工作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

3观测时洞内应隧道内充分通风,避免尘雾;

4目标棱镜人工观测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采用自动观测时应尽量减少光源干扰;

3.5.7 CPⅡ测量成果资料应包括:

1 技术设计书; 2 外业测量观测手簿; 3 测量平差计算表; 4 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

18

5 CPⅡ控制网联测示意图; 6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3.6 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

3.6.1 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应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施测,控制网布设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3.6.2 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应在线下工程竣工时,通过沉降和变形评估后开展施测,CPⅢ测量前应对全线的CPⅠ、CPⅡ控制网进行复测,并根据复测结论采用合格成果对CPIII网进行固定约束平差。

3.6.3 当CPII点位密度和位置不满足CPIII联测要求时,应按CPII同精度扩展方式(加条文说明)加密CPII控制点。

3.6.4 CPⅢ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6.4的规定。

表3.6.4 CPⅢ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方向观测距离测量的测量方法 中误差 中误差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1.8″ ±1.0mm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1mm 控制网名称 CPⅢ平面网 3.6.5 CPⅢ控制点应设置强制对中标志,标志的几何尺寸的加工误差应不大于0.05mm,安装精度应满足表3.6.5要求:

表3.6.5 CPⅢ标志安装精度要求

CPⅢ标志 精度指标 重复性安装误差 ±0.3mm 互换性安装误差 ±0.3mm 注:CPⅢ标志重复性安装误差和互换性安装误差,指的是X、Y、H三方向的误差应均小于±0.3mm。 3.6.6 CPⅢ控制网测量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使用的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测角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2、观测前须按要求对全站仪进行检校,作业期间须在仪器鉴定有效期内。边长观测应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元素改正,温度量测精度不低于±0.5℃,气压量测精度不低于±2hpa。

3.6.7 CPⅢ标志应按附录C的要求,宜埋设于接触网杆或其基础、桥梁防撞墙、隧道边墙或排水沟上,相邻CPIII控制点应大致等高,其位置应在设计轨道面以上0.3m。CPIII控制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接触网杆基座上,当路基地段没有施工接触网杆时,可在路基上布置临时控制点桩或布置在已施工的接触网杆上;桥梁地段一般宜布置在墩台顶部桥梁固定支座端上方的防撞墙上;隧道地段一般宜布置在电缆槽顶面以上0.3m的边墙内衬上。

2 CPⅢ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放在附录中)

3.6.8 CPIII控制点号应唯一,便于查找,编号规则应符合附录D要求。 3.6.8 CPIII控制点的编号规则要求如下:(点编号放在附录)

1以里程公里数字为字头,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

2所有线路里程增加方向轨道左侧编号为奇数,里程增加方向轨道右侧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

3 CPIII编号统一为七位数,具体规则为:3333(里程整公里数)+3(表示CPIII)+33(该公里段序号)。

4自由设站编号统一为七位数,沿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编号。具体规则为:Z+3333(里程整公里数)+33(该公里段序号)。

3.6.9 CPⅢ平面网观测的自由测站间距一般约为120m,观测CP III点的最远距离不大于180m。

19

搜索更多关于: 高速铁路规范讨论稿2-26 - 图文 的文档
高速铁路规范讨论稿2-26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0nnn1723y3gzju6v8lg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