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4:19: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永”字八法中的“努”,行笔中间就动了一次手腕。那就有一个暗节点,写出来就是一根弧线。

至于“永”字八法最后一笔“磔”,行笔用战行,如果行笔手腕来回两次,那就会产生三个节点。

我跟大家讲过,在西汉和东汉早期,碑刻上的九号线还是直线多。说明当时不懂用腕。如西汉《莱子刻石》。

到王次仲创造了楷法,出现了波势,九号线这个捺笔,由直线变成了弧线。写弧线要动手腕,手腕运动是左—右。

你看东汉后来的隶书碑刻,捺笔都转型 为弧线了。 至于真行草书,那更是考验运腕的功夫,在“永”字八法推广后,九号线往往包括两次来回。你看苏州博物馆所藏文征明《游虎丘诗》中的字,九号线就是这样的。

这几年,在书画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标为文征明的作品,猛一看确实很像,但仔细一看,不对了,问题不少。其中之

一就是他的九号线就是直挺挺的,没有节点。也就是王羲之所批评的“平过”。这位作假者只在字形上下功夫,对于用笔不了解。分析用笔习惯应该是书画签定的重要标准。比看气韵还要可靠。

2.节点的迭合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字,起笔两面换,手腕扭

动笔心,在“九用”中是衄锋,衄锋产生一个节点,这很容易理解。但收尾就比较复杂,一来一回写了一个小圈。这时手腕一左一右,动了两次。是不是应该算做两个节点呢?不是,它虽然包括两个动作,但迭合在一个地方,“九用”中把这两个动作合并称为顿笔。所以这个小圈应该看作是一个复合节点。

又如我们讲过的“蚕头”起笔,就是转两个圈。这时手腕下上左右动了四次,是不是算四个节点呢?如果真是那样,就太复杂了。通常还是看做一个复合节点,包括下上左右四个动作。 毛笔虽然是软的,但要扭动它的笔心不是容易的事,有时候一次调锋觉得不到位,那就要重复做一次。

在23课中,我提到《阴符经》这两横的起笔是四面换,其实就是做了两次两面换,成为一个复合节点。收笔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你看这个“亦” 字,上部的收笔就用了两个折,两次摇动手腕。在王羲之的作品中,这种情况不少。

“锋不正不行”,没有调节好笔锋,是不会急于行笔的。

搜索更多关于: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的文档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0uxq1wfzn9pugn7q9x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