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六上语文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2:44: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作技法。

3.师总结: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作业布置】

1.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

2.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 3.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 4.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

26 / 28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4课 《花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体验隐趣,导入新课。

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作者简介:

27 / 28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

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二、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字词。 (1)读写下列字词

苍穹 坠落 绿茵 祭献 旖旎 馥郁 琼浆 领悟 硕大无朋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2)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啭:鸟婉转地叫。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2.朗读诗歌,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共7段,从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看,可分为两部分。

第1至4段为第一部分。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第1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第2段写“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第3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指春夏秋

28 / 28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冬,写出了花孕育、生长的过程。第4段写“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第5至7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写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是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二)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全诗都是“花”的隐喻,前四段尤其可以看出花的特征。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是说在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这是交代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犹如草坪中亮丽的星星点点。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是说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三、拓展延伸:

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阅读最后三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花的形象,说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作业布置】

拓展阅读《浪之歌》《雨之歌》。

29 / 28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5课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本课又是开篇第一课,所以对学生初步感知毛泽东的诗人和一代伟人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恢宏,围绕着“不怕”,讲客观的、沉重的“远征难”和主观的、豪迈的“只等闲”相对比,尽显毛泽东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学生在课前召开了“长征故事会”,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而且,学生第一次学习毛主席诗词,所以,学生要把握诗歌的写作特点和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环境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探索诗歌的表达特点,感受“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0 / 28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六上语文教学设计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9cr2yk1b3pebe0io3703gjy5zcvb00lx8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