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小结
成 功 之 处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围绕着阅读编排。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本组要求进行教学。首先,我针对本组课文内容,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最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归纳一些读书方法,并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不 足 之 处 在教学中,学生还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啰嗦,不能准确把握课文重点。对一些重点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不够浓,有待教师进一步培养。 改 进 措 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5、《古诗词三首》 6、《梅花魂》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背诵指定的段落,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与挚爱,领悟通过景物和事情的叙写,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方法。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4、开展一次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朗诵诗歌,演唱歌曲等形式,培养学生策划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5、写一篇想象作文,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本组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继续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会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课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难点: 学习和借鉴作者通过景物或事情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古诗词三首》2课时,《梅花魂》2课时,《桂花雨》1 课时,《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5、《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泊船瓜洲》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 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 学具 课前预习 修改 地图、课件 字典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给生字注音。 2、找一找,背一背以前学过的古诗。 3、再读课文,不懂的打上问号。 4、搜集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介绍“瓜洲”、“京口”。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读,正字音。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读音. (2)、简介作者。 2、自主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古诗提到了哪些地方?作者要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3)、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品味课文,体会感悟 (一)、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 )的柳树 远处( )的树林 ( )的高山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 ——,满眼皆是 ——,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 ——.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7、小结: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二)、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钟山 .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练习背诵。 3、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1) 课题: 5、《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习《秋思》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学法: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课件 字典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回味学法。 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学生思考、表述,教师小结。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1)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 1、思考题目的意思。 2、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才作者的资料。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说说整首诗的大意,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先自主预习,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品味朗读 (一)、走进“秋思” 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秋思》 1、出示课件,进行配乐情景范读。 2、学生试着读一读。 (三)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熟读成诵。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秋思》。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