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1:09: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 《梅花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 重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难点 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具 课件 学具 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教学过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程: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课文 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指名回答)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对于这几件事,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用上“我不懂…”来提问)作者当时也还是个小孩子,外祖父的言行同样使她产生了许多疑问,你们刚才所问到的,也是作者当时所不懂的。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你透过作者深情的回忆,读懂老人的心了吗?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2、学生回答,读最后一段。 (1)终于懂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包含着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2)终于懂了,可外祖父已经不在了,这读懂的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呀!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3、自主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谈谈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提示:抓住描写外祖父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深化理解 1、分小组进行交流,其它小组可补充。 2、教师相机点拨: (1)关注外祖父的三次“落泪” A、“每当读到…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祖父为什么要教我唐诗宋词?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b、“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过渡: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祖国,让外祖父不止一次潸然泪下,你还找到描写外祖父落泪的句子了吗? B、“想不到外祖父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 想不到泪眼曚昽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了 自己的心愿。 过渡: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无声无息的流泪,这抑制不住的恸哭,这婆娑的泪眼,就是外祖父思念祖国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些句子,感受老人对祖国的强烈思念之情。(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2)关注“一次生气”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把摆弄古玩和弄脏墨梅图的态度进行对比 (板书: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 \是什么句 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 为什么? (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过渡:“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请联系下文思考。 (3)关注赠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 A、(出示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B、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外祖父表面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外祖父把他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目的是什么?(让我做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墨梅图包含着外祖父怎样的感情?外祖父送给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让我带回祖国,实际是想让我把什么带回祖国?(眷恋祖国的心) C、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D、其实,这也是老人自己的心灵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指名回答) 过渡: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听听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华侨老人的心声!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看歌词轻声唱。 四、拓展延伸,领悟写法 课文是怎样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的? 作业: 一、形近字组词。 魂( ) 缕( ) 衰( ) 绢( ) 魄( ) 搂( ) 哀( ) 涓( ) 二、补充词语。 ( )书( )画 风( )雪( ) ( )天( )地 ( )头( )节 泪眼( )( ) 颇负(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梅花魂”的“魂”指____。梅花魂就是____。在文中,梅花的精神指“________”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____精神。外祖父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____。 2、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____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____来表达的,一共写了__件小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三个有气节的人物:____ 四、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梅花魂 板书设计 读诗落泪 爱惜墨梅图 不能回国而哭泣 热爱、眷恋祖国 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课题: 《7*桂花雨》(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桂花雨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 课件 学具 字词典 搜集桂花有关知识 课前预习 一、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 二、认真朗读课文三遍,做到正确、流利,读准字音。 三、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童年》歌曲引入,感受童年的幸福和美好 教学过程 (2)、谈一谈童年的趣事 (3)、板书课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桂花的资料。 (2)、指名分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2、自主预习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3)、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 香的雨”? (5)、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母亲会这样 说?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小组分工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 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一)、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 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 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己的体会 (二)、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畅想母亲还会说什么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三)、重点理解结尾母亲的话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学了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作业: 一、抄写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写出了____,句中的_字,更突出了这一点。 2、课文通过对故乡桂花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_的思想感情。 三、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7*、桂花雨 板书设计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教学反思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的文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ecs6wc6m8mpoj7ocb09o8y29wtcx00z48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