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08: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高压、冷锋等

(2)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叫锋面;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3)高压、低压、台风等。还要明白锋面系统的移动机理,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的移动机理等。 (4)观测天气图上的图例,如暖锋、冷锋,还有天气图上的日期等。明确冷锋、暖锋系统及锋面,同时关注等压线上的数字来得知高压区和低压区。然后根据锋面系统的移动方向来判断该锋面系统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判断该地的天气趋势。 9、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1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

(3)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0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C。 (b)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 4)季风

(a)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b)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第四册第三章 植物与土壤

1、土壤 ( 1)土壤的组成

(a)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生物。 (b)土壤白空气、水、腐殖质和矿物质组成。

(c)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生活着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2)土壤的形成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包括人)等因素作用下,可风化成碎块,进而成为细砂和粘粒,最后成为土壤。 (3)土壤的类型

(a)根据直径大小,土壤颗粒可分为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等。

(b)由于各种土壤的组成不同,各种土壤颗粒的含量不一,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

(c)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具有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 (4)植物和土壤的关系

植物生长需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和空气壤土类土壤利于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对土壤有影响(例:植物具保持水土的作用) (5)土壤污染及防治 (a)土壤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②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甬.并司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37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④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堆放、导致土壤的“白 色污染”。

⑤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弃物中含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性污染。 (b)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①控制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②提倡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以虫治虫,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 ③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例:氧化塘处理)。 ④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c)我国 陆地总面积:88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 耕地面积仅有:137万平方千米 高产耕地仅有:29.4万平方千米

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50%左右

2.土壤污染与保护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污染源 污染原因及对土壤 来主要成 防治污染的措施源农 分 的危害 业 农药会在土壤中积 ①提倡使用生物制剂 方 面 农药 累残留, 作物中有农药残留,使种植的农 防治病虫害;高效、低毒、低残留的②研究 直接危害人畜健康 新农药;③以虫防虫 农 ①长期施氮肥,土壤板结,破坏土壤会使 ①尽量少使用化学 业 方 面 化肥 结构;②过量施磷肥, 肥料;②用有机肥料 引起土壤缺锌、 代替化学肥料; ③提 铁,磷成不溶态而不能利用;③导致水体 倡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富营养化污染 工业废水经灌溉农 田而污染土壤,主要 工业 表现为重金属属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农 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才能 排放(控制工业“三废” 废水 作物中有重金属残 留,如镉、铅、锌、 的任意排放) 工业 等铬 三 废 工业 工业废渣中能溶于水 ①工业废渣不露天堆 废渣 的有毒物质经雨淋而渗入土壤 放,收利用深埋地下; ②二次回 导致大气污染(如酸 工业 雨改变土壤的产生土壤酸性污PH。 工业废气经吸烟除尘后 废气 染)、大气污染、水污 排放 染、间接污染土壤 生活垃圾中,合成纤 生活 垃圾 维、塑料、橡胶等物 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垃圾分类放置,回收 残留土壤中,破坏土 利用 壤结构 粪便、医 含病菌、寄生虫和病 ①生活污水、粪便无 院污水等 毒,会对土壤产生生 害化处理;②医院污 其他 物性污染 水进行消毒处理 核堆 反应核辐射性污染

38

废电池 导致土壤中铅、锌等 回收后重新利用 重金属污染 (2)土壤的过度开发。如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还有对土壤的过度垦荒等。破坏地表植物,导致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六册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1、宇宙的起源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宇 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不断延续下去。 2、太阳系的形式与地球的诞生

(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3)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大致是个球体,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内向外,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 绕太阳公转。

(4)太阳系的形成

(a)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学说,最主要的有两类:

一类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旋转着的星云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8世纪的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就属于星云学说。

另一类是各种灾变说,它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 (b)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3、恒星的一生 ( 1)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2)恒星的归宿

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即自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某些质量远大于恒星的已简 并的核心,继续发生着坍缩,但最终形成的并不是 中子星,而是黑洞。 (3)太阳的一生

太阳及其行星是约50亿年前由星际物质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目前太阳的状况已经维持了50亿年左右,已步人中年。在它的氢燃料耗尽之后,将由氦和其他较重元素的核反应维持其能源。在此过程中,它将从目前的黄矮星

39

阶段逐渐转变为红巨星,然后再转变为超红巨星。在所有的核能源都用完之后,太阳内部将没有能源来抵制引力坍缩,这就会使它的半径大大缩小,密度大大增加,从而使它的物质进入简并电子气状态,成为白矮星。等它不能再收缩的时候,就再也

没有能量可释放,它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成为一个不发光的、处于简并态的冷“黑矮星”。它的寿命估计可达100亿年。 (4)黑洞

没有东西能从黑洞逃逸,包括光线在内。黑洞 可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中产生。一颗大质量恒星 坍缩后,当其引力大得无任何其他排斥能与之相对抗时,恒星被压成了一个称为“奇点”的孤立点。奇点是黑洞的中心,在它周围引力极强。

是不确切的。

BY:X星球 编辑整理:沈宇喆 40

中考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eji88sj703gjz5z89d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